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休克的急救护理.pptx
文件大小:5.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休克的急救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02急救流程启动01休克基础知识03循环支持护理04监测与记录要点05并发症预防管理06团队协作与转运

01休克基础知识

休克定义休克分类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根据病因,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定义与分类标准

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微循环障碍休克时,细胞缺氧,导致无氧糖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代谢异常休克时,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血流量减少,导致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病理生理机制

休克时,由于血管收缩,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休克时,由于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脉搏细速。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随着病情发展,神志逐渐模糊,甚至昏迷。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皮肤湿冷、苍白或发绀。临床表现特征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神志改变皮肤湿冷

02急救流程启动

快速初步评估评估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清醒,对呼唤有无反应。01评估呼吸情况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急促、表浅或有无呼吸困难。02评估循环状况检查患者脉搏是否快速、细弱或无法触及,以及皮肤是否湿冷、苍白或发绀。03

适用于昏迷或呼吸困难的患者,确保呼吸道通畅。仰卧位有助于血液回流,提高重要器官灌注。抬高下肢在不影响急救操作的前提下,尽量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保持舒适体位体位管理原则010203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或异物,必要时使用吸引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缓解缺氧症状,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吸氧治疗对于呼吸衰竭或昏迷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确保呼吸道通畅并便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道与氧疗管理

03循环支持护理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休克程度和液体丢失情况,快速评估液体需求量。先快速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以扩充血容量。晶体液复苏后,可输注胶体液,如白蛋白、血浆等,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稳定血容量。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避免过度复苏导致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液体复苏策略评估液体需求晶体液复苏胶体液复苏避免过度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血管收缩剂在血容量补足的情况下,可应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以提升血压和改善组织灌注。血管扩张剂药物联合应用对于心排血量降低、外周阻力增高的患者,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可联合应用,以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微循环。123

出血控制技术出血控制技术止血措施止血药物输血治疗出血风险评估对于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止血带止血等。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以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可应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维生素K等,以加速血液凝固和止血。在休克治疗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出血。

04监测与记录要点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血压监测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确保收缩压在90mmHg以上。01心率监测持续监测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成人心率60-100次/分。02呼吸监测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氧气供应。03体温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04

尿量及组织灌注评估皮肤颜色和温度记录每小时尿量,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精神状态尿量监测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和温度,若出现苍白、发绀、发凉等情况,提示组织灌注不足。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若出现烦躁、淡漠、昏迷等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医生。

护理记录标准化记录内容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尿量、组织灌注情况等数据。记录频率根据患者病情,每15分钟至1小时记录一次。记录准确性确保记录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差和遗漏。记录规范按照护理记录规范,及时、准确、简明扼要地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

05并发症预防管理

器官功能衰竭预警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心率、血压、呼吸等关键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器官功能衰竭的迹象。01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确保器官处于正常运作状态。02及时发现并处理低氧血症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必要的氧气治疗,以预防低氧血症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03评估脏器功能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源。无菌操作根据患者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防止压疮;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皮肤护理与口腔清洁感染风险防控措施

代谢失衡干预方案液体平衡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过多或过快的输液导致循环超负荷或肺水肿。01电解质平衡监测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