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病应急救助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现场判断与评估
01
急病基础知识
03
急救操作核心流程
04
急救设备使用规范
05
特殊人群应对策略
06
预防与后续管理
01
急病基础知识
常见急病类型清单
包括心肌梗塞、心绞痛等。
心脏病
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中风
如窒息、呼吸衰竭等。
呼吸系统疾病
如交通事故、溺水、电击等。
意外伤害
发病机制与危险信号
心脏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中风
意外伤害
发病机制为心血管狭窄或堵塞,危险信号包括胸痛、气短等。
发病机制为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危险信号包括头痛、眩晕、言语不清等。
发病机制为呼吸道阻塞或氧气交换受阻,危险信号包括呼吸困难、唇色发紫等。
发病机制因伤害类型而异,危险信号通常包括剧烈疼痛、大量出血、失去意识等。
黄金救助时间窗口
心脏病
中风
呼吸系统疾病
意外伤害
发病后30分钟内为黄金救助时间,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或就医。
发病后3小时内为黄金救助时间,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
根据病情而定,一般需要及时开放呼吸道并进行急救。
根据伤害类型和程度而定,一般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和就医。
02
现场判断与评估
意识状态快速识别法
呼唤患者
确定患者是否清醒,观察其对呼唤的反应。
01
痛觉刺激
捏压患者甲床,观察是否有疼痛反应。
02
瞳孔对光反射
观察患者瞳孔是否对光有反应,以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03
检查患者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度,以确定心脏功能。
心跳
测量患者体温,判断是否出现低温或高温现象。
体温
01
02
03
04
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判断是否有呼吸困难。
呼吸
测量患者血压,以确定是否有休克或高血压等危险情况。
血压
生命体征检查标准
环境安全评估要点
危险物品
通风情况
紧急出口
光线条件
检查患者周围是否有危险物品,如刀具、玻璃碎片等,确保环境安全。
确定紧急出口的位置和畅通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撤离。
检查所在场所的通风状况,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患者缺氧。
评估环境的光线是否充足,以便进行急救和观察患者情况。
03
急救操作核心流程
基础救助四步骤
识别危险
初步评估
紧急呼叫
等待救援
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危险环境中,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检查患者呼吸、心跳、意识等生命体征,确定紧急状况。
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前,进行必要的初步处理。
检查患者心跳,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判断心跳
心肺复苏标准化流程
如患者无心跳,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报告情况。
拨打急救电话
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如患者恢复心跳,进行进一步的生命体征监测和急救处理。
复苏后处理
识别气道异物
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窒息等症状,确定是否存在气道异物。
背部拍击法
让患者弯腰,头部前倾,拍打患者背部,帮助异物咳出。
腹部冲击法
从患者背后环抱,用力挤压患者腹部,利用气流将异物冲出。
胸部冲击法
如患者无法站立,可仰卧,施救者双掌交叠,置于胸骨下端,用力向上冲击。
气道异物清除手法
04
急救设备使用规范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操作
开机与检测
除颤后处理
放电除颤
打开AED,按照语音提示或图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AED会自动分析心律。
AED分析心律后,如判断需要除颤,会自动放电。放电时不要接触患者,以免触电。
除颤后,AED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有需要,可再次放电。同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急救箱物品应用场景
用于包扎伤口、止血等。在处理伤口时,先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医用消毒纱布
医用胶带
剪刀
用于固定纱布、绷带等。在包扎伤口时,将医用胶带缠绕在纱布或绷带上,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用于剪开衣物、绷带等。在急救过程中,如需快速剪开衣物以便处理伤口或进行心肺复苏,可使用急救箱中的剪刀。
简易担架制作技巧
制作材料
可选用两根长木棍或竹竿,以及两块长条形的布或绷带。
制作方法
搬运注意事项
将两块布或绷带分别固定在两根木棍或竹竿的两端,形成一个简易的担架。担架的中间部分可用于托住患者的身体,减轻搬运时的负担。
在搬运患者时,要保持平稳,避免颠簸和摇晃。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搬运并进行急救。
1
2
3
05
特殊人群应对策略
儿童急症处理差异
呼吸系统急症
儿童呼吸道狭窄,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急救时应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02
04
03
01
急性中毒
儿童急性中毒时,应迅速清除毒物,给予解毒剂,并立即送往医院。
心跳呼吸骤停
儿童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联系专业急救人员。
外伤处理
儿童外伤后,应及时止血、清洁伤口,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
孕妇急救注意事项
6px
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