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呼吸机的使用及维护保养.ppt
文件大小:6.29 MB
总页数:51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7.06千字
文档摘要

机械通气的护理一、气管切开的配合:1、在允许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评估患者气管切开的难易程度。2、禁食、禁水半小时以上,停止鼻饲,或用注射器抽空胃内容物。3、去枕平卧位,肩部垫软枕,以充分暴露颈部。4、适当提高氧浓度。5、如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管切开需充分清除口鼻腔、气囊上滞留物,适当提高气囊压力,调整呼吸机管路位置。第31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通气的护理6、备好气管切开用物、负压吸引装置、常用抢救药品等。7、配合医生完成气管切开,固定患者头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氧合情况。8、判断导管位置,气囊充气,妥善固定导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9、观察气切伤口渗血情况,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第32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通气的护理二、人工气道的管理:1、导管位置管理:1)每班严格交接导管深度、外露长度,判断导管是否在气道内。2)每小时观察导管固定情况,及时重新固定。3)气管插管可选择胶布固定、插管固定器固定、多功能通气道固定等方法。4)气管切开选择寸带固定,松紧度以一指为宜。5)对患者进行适当镇静。6)必要时进行肢体约束。第33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通气的护理2、气囊管理:1)使用高容量低压力气囊(25~30cmH2O、1cmH20=0.098kPa)。2)常规监测气囊压力,建议每4~6小时应用测压仪监测一次气囊压力,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25cmH2O。3)没有气囊测压仪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4)建议及时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第34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通气的护理3、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1)吸痰前充分评估,把握吸痰指征:人工气道内见到痰液涌出;患者咳嗽或突然发生呼吸窘迫;大气道有痰鸣音;SaO2突然下降或呼吸频率加快;动脉血气恶化;机械通气监测。2)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减少脱机操作,以保证潮气量,可选用密闭式吸痰管、三通管。3)吸引压力为-100~-120mmhg.第35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通气的护理4)吸痰管外径不能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5)吸痰前后给予纯氧2分钟。6)以边退边吸边旋转的方法吸尽气道内分泌物,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7)严格无菌技术操作。8)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SaO2、口唇和肢端颜色。9)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痰量。第36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通气的护理4、人工气道的湿化:1)机械通气时应实施气道湿化,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5℃~37℃,相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2)常用的湿化装置有主动加热湿化器、被动加热湿化器、雾化加湿器,其各有优缺点,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推荐选用主动加热湿化器。第37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通气的护理3)从患者痰液的黏稠度、Y型接头和气管导管间连接软管内的积水来判断湿化效果。4)有多个临床试验表明吸痰前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可使患者的血氧在吸痰后短期内明显下降,因此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可选择性应用痰液稀释。第38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通气的护理5、气管切开护理:1)气切口每日护理2次,每次均应更换喉垫。2)气切固定带每周更换一次,如有血迹或痰液污染随时更换。3)喉垫潮湿或有痰液污染时随时更换。第39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呼吸机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第1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SERVO-S呼吸机组成用户界面主机湿化器空气压缩机台车呼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