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10.41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1.87千字
文档摘要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主讲人:XXX2025.5

检查室基本构成引言检查报告规范质量控制与展查流程规范03目录

引言01

现状与需求我国超声心动图检查设备和从业人员分布不均衡,为提升诊断水平,需建立适合国情的规范化应用标准。目的与意义推动超声心动图规范化应用,助力分级诊疗政策实施,提升临床医生解读报告能力。0102制定背景

检查室基本构成02

空间要求检查室使用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6m2,需具备良好通风、温控、光照控制设施,兼顾医生工作需求和患者隐私。01设施配备安装符合标准的通讯接口、电源插口,配备消毒设施、清洗水槽、文件柜等,符合消防和院感防控要求。02检查室环境

常规检查仪器需具备M型、二维、多普勒超声、声学对比剂成像等显像模式,配备定量分析软件及数字图像存储设备。开展声学对比剂成像和(或)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单位,需配备相应设备,根据临床需求配备不同频率探头。仪器与探头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成像质量,检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与耗材需满足院感防控要求。基本功能特殊需求维护与校准仪器设备

人员配备应急能力资质要求检查室应配备足够人员,包括超声心动图检查人员(医师或技师)、护士及专职辅助人员,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工作人员应具备识别和处置常见紧急医疗情况的能力,掌握基本生命支持的急救技能。超声医师需持有执业医师证书并接受足够培训,技师需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正规培训背景,所有人员需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人员资质

检查流程规范03

收集重要临床信息,为超声心动图诊断提供参考,结合临床情况分析,确保诊断准确性。临床信息记录检查前连接心电图导线,显示清晰心电图信号,以确定心动周期时相,结合瓣膜和心室壁运动状态进一步确定时相。心电图监测胸骨旁和心尖切面显像时优先采用左侧卧位,胸骨上窝、剑突下切面显像时采用平卧位,特殊情况根据患者调整。体位选择通常选用心前区、心尖区、胸骨上窝区和剑突下区等经胸声窗进行检查。检查声窗嘱患者平静呼吸,呼气末暂时屏气采集图像,避免呼吸对图像显示和测量的影响。呼吸控制检查前准备

01按标准切面顺序存储图像,联合应用多种成像模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保存动态图像,M型、多普勒频谱和测量图像可保存静态图像,以DICOM格式存储,同时保存患者信息。存储要求探头选择:根据患者体型和检查需要选择合适探头。

深度调节:设置适当深度,确保心脏结构完整显示且图像分辨力良好。

频率选择:高频率提高图像分辨力但探测深度降低,低频率适用于深部结构显示。

增益调节:调整增益确保图像明亮度适中,避免噪声过多。

时间增益补偿调节:根据深度调整增益大小,确保结构清晰显示。

聚焦和焦点位置:根据观察重点调整,改善局部图像清晰度。

动态范围:调整优化显示灰度级别。

彩色多普勒模式:调整彩色标尺、取样框大小及位置,确保帧频合适。

频谱多普勒模式:取样线平行于血流方向,正确设置取样容积位置和大小,准确测量血流速度。

脉冲重复频率:恰当调整避免多普勒信号混叠。仪器调节要点每例患者保存所有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图像,针对不同心脏疾病,扫查并保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目标切面图像。存储切面规范推荐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和观测内容,如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面积变化率等,为诊断提供定量依据。测量指标030204图像存储及测量

检查报告规范04

010203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时间等,为报告提供完整背景。声像图描述详细描述心脏结构和功能,结合图像展示,使报告更直观。检查内容包括心脏定量测值、结构和功能描述以及超声提示或诊断,以表格形式呈现定量测值,使报告清晰易读。报告内容

定期检查设备维护、操作者资质、图像采集质量、图像存储、报告书写规范及医院感染控制等,确保检查规范化和准确性。质控要点发现危急值情况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联系,如心功能减退、心包积液合并心脏压塞等,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危急值处理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与展望05

超声医学科定期检查各项质控指标,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召开质控会议,持续改进检查水平。定期检查与评估推动不同医疗单位间经胸超声心动图报告相互认可,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报告互认机制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适时更新共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保持共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推广经胸超声心动图标准化检查和报告规范,提升我国超声心动图诊断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持续更新与完善推动标准化应用展望

谢谢大家主讲人:XXX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