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R):解锁脑白质疏松发病机制的新钥匙.docx
文件大小:37.64 K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2.59万字
文档摘要
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MR):解锁脑白质疏松发病机制的新钥匙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是一种常见的脑白质病变,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检出率随着CT和MRI等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增加。其病理改变主要为白质广泛脱髓鞘,而弓状纤维保留,在影像学上,CT表现为低密度灶,MRI表现则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脑白质疏松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它不仅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是导致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