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教育的目的
10/13牛刀小试教育的目的1.谁说过「教育无目的」?请阐述其义。2.谁说过「教育是为未来完美生活作准备」?3.Bloom对教育目标区分成哪三大领域?
教育必然有其目的一、设定教育目的的必然性教育也需要若干目的以作为行动之引导、行为的准则,以期有方向、有路径、有效率不致沦为盲动。★杜威「教育无目的说」的澄清:本意指教育活动,不需要有过于外铄的、固定不变的、遥不可及的的目的(反而妨害个体成长),活动本身(历程)即是其目的。「教育即生长;生长即目的」、「寓教于乐」二、解析与定位教育目的是多样复杂的,同时部分内涵兼具有冲突矛盾性,不同立场不同解析︰国际化VS.本土化;快乐学习VS.追求卓越;菁英VS.大众
古今中外的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绝对不会是单一的教育的目的是多元复杂的,不同学派、不同学者,对教育有不同定义,所主张的教育目的也不同。教育是富人的装饰品,穷人的避难所。(亚里斯多德)教育,是生命的触发事业,使构筑幸福的力量开花。(池田大作)
教育目的的解析外在形式面—从外观来看:内/外在;工具/非工具;普遍/特殊;终极/非终极内容内涵面—从内在所蕴含意义来看:过去/现在/未来;身体/心灵;个体/群体
外在形式面的解析外在性的—为了教育活动本身以外的动机或目的(以「人」区分)而活动者称之(升学、就业、赚钱)内在性的—目的系基于教育本身的原因,『自为目的』(潜能开发、自我实现、道德自律)工具性的—为达成另一项目的的工具或手段(为经济繁荣发展、赚钱)非工具性的—为教育而教育,非达成另一项目地的工具或手段(自我实现、成长)
普遍性的—超越时空、种族、文化、高层次(潜能开发)适用过去、现在、未来,中外皆宜(自我实现)特殊性的—适用某时、地、某群特殊对象的特定阶段(日本重爱国、不丹重快乐)适用某校、某国、民主VS.社会主义国家阶段性的—达最高目的前的次要目的,目的应有本末与先后,依次完成不宜颠倒,谓阶段性(幼稚→初、中、高→研究所教育)活活泼泼、健健康康好学生→研究高深学术人才终极性的—最高(终)目的,我国传统教育最高理想在成为圣人,系典范,仰之弥高瞻之弥坚
内容内涵面的解析1.指向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即:侧重文化保存传递—Dewey适应社会生活「社会化」—英哲学家Spencer:教育是为未来完美生活作准备2.个体的—群体的发展潜能、道德自律—服务社会、良好公民3.身体面的—心灵面的(或德智体群美)(或?知识/文化、身体/心灵、品格/情操)多元→兼顾
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一)教育目的vs.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是高层、抽象的,欲落实之,必须逐步转化为较基层、具体的各种教育目标。(二)教育目标的解析时间流程…幼稚初等中等高等继续…(因各教育层级或类型,如普通、技职…而不同)
目(抽象)宪法:158条标国家教育宗旨:位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幼稚、国民、中等、高等教育…阶课程目标学科目标(领域纲要)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行为目标:教师教案设计必列→
请各位自行上网寻找: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包括幼儿教育、国民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资培育…内容为何?
(三)教育目标三大领域教育活动中,应尽可能「同时涵摄」认知、技能、情意等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方能完备。只不过不同特性的教育活动,其中会有所调整、偏重。三大领域的内涵与概念图?认知领域的(Bloom)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鉴?技能领域的(Saylor)知觉、心向、模仿机械化、复杂反应、创造?情意领域的(Krathwohl)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品格形成
三大领域教育目标概念图呈现方式想一想:三大领域之教育目标,可以用何种方式呈现,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意义?A.有顺序:有层次性,不可躐阶而上,按部就班,循序渐进。B.重基层:扎根工作很重要,根基、基础是成功之本,长成大树必须根基稳固。C.往高层:不以停留在基层为满足,希望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