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装载机发展历史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02课件.pptx
文件大小:5.11 M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2.72千字
文档摘要

装载机发展历史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

一、装载机概述装载机是一种具有较高作业效率的工程机械。主要用于对松散的堆积物料进行铲、装、运、挖等作业,也可以用来整理、刮平场地以及进行牵引作业;换装相应的工作装置后,还可以进行挖土、起重以及装卸棒料等作业。

二、装载机的起源1929年第一台轮式装载机,(斗容0.753立方米、载重量680公斤)。这是较早的装载机。采用门架式结构在这之前是用钢绳提斗式的装卸机具,这一时期的装载机结构特点是,发动机前置,前轮小,后轮大,单桥驱动,前轮转向,门架式工作装置,用钢绳提臂翻斗,拖拉机底盘,牵引力小,铲斗切入力小,作业速度底。

三、装载机的发展历史四十年代——发展专用底盘期1947年,克拉克公司生产,用液压—连杆机构,取代了门架式结构,专用底盘,具备了现代装载机的外形,提高了提升速度、卸载高度和掘起力,因而可用于铲装松散的土方和石方,这是装载机发展过程中第一次重大突破。

三、装载机的发展历史五十年代——结构性能完善期1957年第一台320型两头忙挖掘装载机W5型轮式装载机1951年美国开始采用液力机械传动,同时车架结构采用三点支承,提高了车辆的越野性和牵引性,这时期开始形成了系列化专业化生产。50年代中传动系统的发展是关键性的10年,形成了柴油机——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变速箱——双桥驱动,这是第二次重大突破。

三、装载机的发展历史六十年代——发展大型装载机并用于矿山1963年W7B轮式装载机铲斗随前车架转向,可满足原地转向;与钢性车架比,一个作业循环内平均行驶路程少51%,生产效率提高50%;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适用于狭窄场地作业;这时期采用铰接式装载机,是第三次重大突破。铰接转向优点是:

三、装载机的发展历史具体结构有:80年代第一台5T的装载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个时期装载机的结构朝向安全,操纵省力,维修方便,减少污染,舒适等方面发展。(1)钳盘式制动器取代了蹄式制动器(沾水复原性好,散热性好,不需调整制动间隙,磨损后制动片易换,寿命长);(2)双管路制动系统;(3)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降噪,防尘,装配空调;(4)操纵省力——采用先导控制;工作装置销轴采用二硫化钼润滑,由10小时加润滑脂一次变为100小时一次。

三、装载机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末主要在环保、安全、简化操作等方面发展,而不是追求单机效率,进入电子化时期。降低噪音指标提高: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八十年代时就要求司机耳边噪音在85分贝以下;到二十世纪末,要求司机耳边噪音在76分贝以下。保养简化:衬套密封润滑和自动润滑,使润滑周期提高到2000小时以上,减少维修时间;采用集中润滑系统,使维护更为方便,延长机器零部件的寿命;研制新型:轮胎占整机成本的10%—15%以上,轮胎寿命一般为500—2000小时,因而提高轮胎寿命经济效益显著。国外轮式装载机上广泛采用无内胎轮胎。实现遥控:在自动换档,自动找平基础上,逐步实现遥控,在操纵室用电视遥控几台装载机作业。如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防盗、监控和远程信息反馈。节能方面: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采用微处理机控制自动换档;采用变量系统与双泵合流系统,高效节能。

四、装载机在中国的历史1963年成工开始试制国内第一台Z1-4装载机(履带后卸式),Z420,2T(成工)和Z4353.5t(夏工)型液压装载机。采用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第一代装载机

四、装载机在中国的历史1963年日本在华展出了一台轮式装载机125A,展出结束后,当时的机械工业主管部门将该展出样机送给了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进行研究、测绘,仿制并将图样交由柳工,并在1966年由柳工制造出我国第一台l轮式装载机-Z435,功率:100;斗容量1.7M3

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Z450为基型的我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制订标准时,保留用Z代表装载机,用L取代“4”代表轮式,改Z450为ZL50,就这样制订出了以柳工ZL50型为基型的我国ZL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这是我国装载机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标准制订出来后按当时的行业分工,柳工、厦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轮式装载机,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轮式装载机,逐步形成了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当时的装载机四大骨干企业。第二代装载机四、装载机在中国的历史

1977年“成都工程机械厂”,联合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联合设计ZL20型和ZL30型轮式装载机。ZL20型、ZL30型轮式装载机通过鉴定,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四、装载机在中国的历史

成工在70年代初开发了30A,属国际60年代技术水平。进入80年代消化吸收了美国卡特、日本小松等先进技术,开发成功了我国第二代装载机产品。主要是增设了空调系统、紧急制动系统、防滚翻及落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