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单元第1课《独特的民居》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531.7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4.64千字
文档摘要

《独特的民居》教学设计

课题

独特的民居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美版(2024)新教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法

通过视频和美术作品让学生感知诗人和画家眼中的“桃花源”引出人们理想中居所,并思考现实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一同打造属于我们现代人的“桃花源”。这是整个“向美而居”大单元的大的问题情境。

2.对比赏析法

通过对比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土楼它们的气候特点、地理条件、布局形式、房屋层数、材料、建造智慧等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的理解民居因地制宜的特点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

3.自主探究法

第一课时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设置和视频学习让学生感知不同民居的建造特点和文化内涵;第二课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民居,并查阅资料了解民居的特色,制作成演讲ppt在课上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能欣赏各地独具特色的民居,了解名居因地制宜的设计特点;理解各地民居的营造智慧和独特魅力。能根据民居的不同特点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各地民居的多样性,理解民居因地制宜的特点;了解不同的民居建筑在结构形式、建造材料、建造工艺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当地民居的造型结构,并能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能结合多学科知识,理解民居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能理解不同民居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尊重并保护中华民居文化。

教学准备

民居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环节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视频代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样子。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人向往的诗意的栖息之所,清代黄慎让“桃花源”更具象化了,画面中的桃花源依山伴水,祥和安宁,成为我们理想中的乐园。

2.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名族众多,各名族不同的人文风貌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些民居是各名族人们现实中的“桃花源”,那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居吗?

1.学生观看视频和黄慎的《桃花源图》感知诗人和画家眼中的“桃花源”。

2.学生陈述和描绘黄慎画中的桃花源的样貌。

通过视频学生由视觉感知理想中的“桃花源”,再描绘画家笔下的“桃花源”,最后回到现实

思考现实中的“桃花

源”,进而

引出本课主题。

走进经典

1.北京四合院的由来

北京四合院特指的是清代定都北京后形成的民居,是官僚、地主、富商们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的代表。

仔细观察四合院,说一说为什么叫“四合院”,有什么特点,假如让你住在里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名居的典型形式。“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简单的说就是四面房屋围合的院落。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大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

四面房子都向院落中心开门,一家人住在里面,其乐融融。

2.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和文化

请看视频思考北京四合院的布局是什么样的,体现了什么文化?

(1)整体布局特点

四合院整体的布局特点是怎样的?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由南北向的中轴线对称展开,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两侧的厢房与正房相对称,完整的四合院通常为三进院落,第一进院是垂花门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

学生视觉感知北京四合院的形貌并描述它的形貌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学生观看视频沉浸式体验北

京四合院的美并了解四合院

的布局和文化内涵。

学生思考并陈

述四合院的整

体布局特点和

内部布局特点;

通过学习北京四合院的由来、布局和文化让学生理解北京民居的营造智慧和独特魅力。

院,第二进院是厢房、正房、游廊组成,正房和厢房旁还可加耳房,第三进院为正房后的后罩房。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四合院,甚至可以扩展到四进、五进院落。

并能就四合院的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能根据自

己的文化积累,

结合自己的的

多学科知识就

四合院的营造

智慧提出自己

的见解,比如四

合院的大门为

什么要开在东

南角,四合院的

影壁又起到什

么作用等,能从

从地理位置、气

候特点、人文因

素等任意角度

发表自己的看法。

(2)内部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的内部布局结构是什么样的,房屋在什么方位和朝向,给谁居住的,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文

化?

西耳房侧门正房东耳房

西耳房

侧门

一东厢房

中门

西厢房储藏室

抄手廊倒座房大门

北京四合院鸟瞰示意图

每个房屋不论从方位和朝向都有刻意的安排和讲究,不是随便居住的。这种布局体现了家庭中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传统伦理;同时,四合院私密性很强,但四面房子的门都朝向中心院落,体现了家庭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