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流程的设计与管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核心流程设计规范
03
技术支撑系统配置
04
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05
团队运营管理策略
06
持续改进实施方向
01
系统建设基础框架
01
系统建设基础框架
PART
业务需求分析要点
6px
6px
6px
分析客户呼入业务量、呼入时段、呼入类型等,确定呼入服务的需求。
呼入业务需求
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流程,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业务流程优化
分析客户呼出业务量、呼出时段、呼出类型等,确定呼出服务的需求。
呼出业务需求
01
03
02
建立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统计与分析
04
服务场景分类标准
呼入服务场景
呼出服务场景
紧急服务场景
场景间的转换
包括咨询、投诉、建议、查询等,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分类。
包括客户回访、满意度调查、营销推广等,根据业务目标进行分类。
包括紧急救援、紧急投诉等,需要快速响应和解决。
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流程,实现不同场景之间的顺畅转换。
人员投入规划
根据业务量和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客服人员,确保服务质量。
技术投入规划
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投入适当的技术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培训投入规划
根据客服人员的技能和业务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客服人员的专业水平。
应急资源规划
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资源投入规划原则
02
核心流程设计规范
PART
客户接入路径设计
包括电话、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确保客户随时随地能够接入。
接入渠道多样化
去除冗余环节,提高接入效率,确保客户快速得到服务。
接入流程简化
提供语音导航、自助服务等功能,降低客户等待时间和操作难度。
接入过程人性化
话术流程标准化
动态调整与优化
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定期对话术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03
制定统一的话术流程,确保不同服务人员之间的服务一致性。
02
标准化流程
话术设计精炼
确保话术简洁明了,避免冗余和模糊,提高沟通效率。
01
异常处理机制
异常识别与分类
通过系统识别和分类异常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01
应急响应流程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02
问题记录与分析
记录异常处理过程,分析问题原因,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03
03
技术支撑系统配置
PART
IVR智能路由逻辑
根据主叫号码、客户信息、历史记录等,自动识别并分类来电,确保电话被正确路由。
来电识别与分类
语音导航与交互
智能路由策略
提供语音导航菜单,引导客户选择服务内容,实现自助服务;同时支持语音交互,解决简单问题。
根据话务量、座席空闲情况、话务员技能等因素,智能分配电话,提高服务效率。
根据来电内容,自动创建工单并派发给相应部门或人员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工单创建与派发
实时监控工单处理状态,提供催办、提醒等功能,确保工单处理流程顺畅。
工单处理跟踪
对工单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工单统计分析
工单流转规则设定
数据实时监控平台
预警与决策支持
设置预警阈值,当监控指标达到或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为决策提供及时依据。
03
根据监控数据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如话务报表、业务报表等,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02
报表生成与分析
实时数据监控
实时监控呼入量、呼出量、座席工作量等关键指标,确保呼叫中心运营状态正常。
01
04
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PART
平均应答速度
衡量客服代表接听客户来电的速度,确保客户问题得到及时响应。
服务水平
设定特定时间内的接听率、接通率等指标,反映呼叫中心的整体服务效率。
客户满意度
通过调查问卷、在线评价等方式,收集客户对服务的反馈,评估服务质量。
员工绩效
包括通话时长、处理量、客户评价等,作为员工考核和激励的依据。
KPI指标监控维度
质检抽样评估方法
随机抽样
从所有服务记录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质检,以发现潜在问题。
01
定向抽样
针对特定问题或客户群体进行质检,如新客户、投诉客户等。
02
专项检查
针对特定业务流程或技能进行专项质检,如沟通技巧、业务知识等。
03
录音监听
对客服代表的通话进行录音,以便后续质检和培训。
04
客户满意度闭环管理
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分析
改进措施制定
跟踪与反馈
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对收集到的满意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根据满意度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服代表技能等。
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将改进结果反馈给客户。
05
团队运营管理策略
PART
排班调度优化模型
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不同时间段的话务量,合理安排人员排班,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