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留流产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概述
02
诊断与评估
03
护理干预措施
04
并发症管理
05
心理支持方案
06
健康宣教
01
疾病概述
定义
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
病理机制
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病理表现
早期妊娠稽留流产常先有先兆流产的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子宫较停经周数小,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
定义与病理机制
早孕反应消失
若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母体的早孕反应可能会消失,如恶心、呕吐等。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感染等伴随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休克。
子宫小于停经月份
稽留流产的子宫较停经月份小,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
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
大部分稽留流产患者都有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的症状,早期流产时,胚胎多先死亡,随后发生底蜕膜出血,引起胎动消失和腹痛。
临床表现特点
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营养不良、过度肥胖、有流产史、慢性疾病等,都可能增加稽留流产的风险。
母体因素
母体免疫排斥反应也可能导致稽留流产,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免疫因素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稽留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染色体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
胚胎因素
孕妇在孕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服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稽留流产。
环境因素
高危因素分析
02
诊断与评估
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停经史、早孕反应、阴道流血及下腹痛等症状,以初步判断稽留流产的可能性。
体格检查
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贫血、感染等体征。
妇科检查
通过宫颈口检查,了解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有无胚胎或胎儿组织堵塞宫颈口,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
临床诊断标准
超声检查
为稽留流产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可明确胚胎或胎儿死亡时间及胚胎残留物情况,同时排除其他可能的宫内病变。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手术风险。
阴道分泌物检查
了解阴道清洁度,排除急性阴道炎等感染,为手术做好准备。
02
03
01
辅助检查方法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稽留流产
指胚胎或胎儿在宫腔内死亡时间较短,未发生明显组织机化,手术难度相对较小。
中度稽留流产
指胚胎或胎儿在宫腔内死亡时间较长,部分组织开始机化,手术难度增加,需采取相应措施软化宫颈等。
重度稽留流产
指胚胎或胎儿在宫腔内死亡时间极长,组织机化严重,与子宫壁紧密粘连,手术难度大,可能需行刮宫术或宫腔镜手术等。
03
护理干预措施
术前宣教
详细讲解稽留流产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过程,消除恐惧心理。
心理支持
倾听患者疑虑,给予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家属陪伴
鼓励家属陪伴,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不安情绪。
术前心理疏导
术中操作配合要点
根据医生指令,正确传递手术器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配合医生操作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生命体征监测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手术感染。
无菌操作
A
B
C
D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平稳。
术后观察与记录
休息与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适当休息,给予营养饮食,促进身体恢复。
腹痛及阴道流血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04
并发症管理
子宫穿孔
手术时突然感到无宫底,或手术器械进入深度超过原来所测得深度。
常见并发症类型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使受术者在术中或术毕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心律不齐、面色苍白、头昏、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漏吸
施行人工流产术未吸出胚胎及绒毛而导致继续妊娠或胚胎停止发育。
常见并发症类型
人工流产术后部分妊娠组织物的残留。
术后出血量多的情况,可能由宫缩不良或组织残留引起。
子宫内膜受损后形成的粘连,可能导致月经异常或不孕。
吸宫不全
子宫出血
宫腔粘连
术中预防措施
手术时应准确探测宫腔深度,避免过度吸刮,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子宫内膜。
出血预防与处理
01
术后观察
术后需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02
药物治疗
出血较多时可给予止血药物,如宫缩剂或止血敏等。
03
输血准备
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应做好输血准备,以防发生休克。
04
无菌操作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手术器械和敷料污染。
抗生素应用
术前、术中及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术前准备
术前应进行严格的阴道准备,排除生殖道感染。
术后护理
术后应保持外阴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