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同方城市运行体征管理”深度解读赛迪观点.pdf
文件大小:163.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2.8千字
文档摘要

智慧城市:同方“城市运行体征管理”理念解读

【赛迪网讯】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关注物联网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人群越

来越多,而“智慧城市”是实现“感知中国”的关键,也是构成“智慧地球”的基础。多年

以来,我国各大城市一直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而物联网的兴起更是将城市建设目标提

上了新的台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网络互连城市到

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遥感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建设的数字城市,再到利用现代信息

通信技术和科学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构建城市综合治安防控系统满足治安管理、灾难管理、

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的平安城市,再到通过各种传感器终端、智能感知设

备和泛在网络接入进行城市运行体征监测、预警和管理的智慧城市,再到未来可以基于政府

管理、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海量信息资源体系和智能处理技术构建实现智能城市管

理的智能化城市,不断发展形成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概念就是将领先世界潮流的“物联网”理念,与当地市政府实际管理需求

相结合的产物;是把现代化城市管理思想,与高新信息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城市管理

实践的战略性决策。“智慧城市”一方面是围绕现代城市中“人的需求”利用先进的“物联

网”技术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应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智慧城市”也

是围绕“政府的需求”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应涵盖政府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意

义上,才是实现“十二五”要求的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根本内涵,也是建设“智

慧城市”的根本内涵。

对于“智慧城市”一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专家、院士们呼吁“智慧城市”

建设应从创新应用入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在

电子政务、两化深度融合、社会信息化三大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然而,一个城市的运行包括

方方面面,从政府机构、机关、组织,到大大小小的企业及千家万户的普通居民,如何保障

城市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稳步、高效、智能的运行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灾害

和事故突发的频率却依然走高。2010年:中秋、十一期间全国各大城市的“连锁堵城”事

件,西南五省市旱灾事件,7月16至18日全国煤矿连续发生了5起较大以上事故,以及江

南暴雨和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2011年:6月北京暴雨地铁被淹被迫停运,7月5日地铁动

物园站扶梯故障致“乘客死亡”悲剧,以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这只是尽人皆知的重大事件和事故,在这些大事件背后的中小事件和事故更是不胜枚

举??人们不断反思,为何能够杜绝的事故却屡屡发生?为何可以及时终止的事件却仍在继

续?为何可以在家享受幸福生活的老百姓却早早的失去了生命?回到智慧城市的话题,面对

这些数不胜数的事件、灾害及事故,智慧城市应如何建设?

一个城市就好比一个人,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根本”。而人的身体健康首先靠感觉来维

持,人有了视觉可以看见路不会摔倒,有了听觉可以远离危险不受伤害,有了嗅觉和味觉可

以闻出或尝出过期食品防止中毒,有了感觉可以发现疼痛来源及时制止??而现在的城市就

是缺少了这种种“感觉”,致使灾害或事故在发生前没有及时报警、处置,发生后又没有及

时发现和处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基于种种考虑,结合当地城市管理实际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提

出“城市运行体征管理”理念,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进行基于“城市运行体征管

理”的“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体征进行监测分析、数据处理,对事件和事故进行应急处

理,有效保障城市高速、健康运行,让城市更具智慧的感知能力。

基于“城市运行体征管理”的“智慧城市”时时关注城市生命线的关键要素,保障城市

运行安全、平稳、有序,为城市管理者的日常科学决策和应急快速反应保驾护航,其内涵就

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构成城市运行的诸要素(人、自然资源、公共设施、财政、市场、

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对城市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跟踪监控,同

时支持城市运行和状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全方位管理城市的目标,不断提高城市管理

水平和服务水平。并逐步支持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生活,最终迈向智能

化城市。它纵向可分为四个层次:信息基础设施(高速宽带网络、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中心、

系统安全与灾备);应用支撑基础平台(GIS、数据交换与共享、信息资源体系及数据库、

应用系统集成门户);专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