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教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x
文件大小:54.9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3.08千字
文档摘要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必修4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和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及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辩证法)同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部分。本课共两框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明确认识的含义和分类及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则在第一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真理的含义、特点和认识过程的特点,明确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和真理观。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本节课内容在必修4尤其是哲学部分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复习课,里面的基础知识学生都已掌握的相对扎实,但是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还有所欠缺。

课程标准依据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课前知识梳理,构建大单元教学下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使学生理清认识论的内在逻辑。

2、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产生背景及作用,促进学生对认识论重难点的突破及相关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和政治认同。

3、结合具体事例,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难点: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回顾旧知

播放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视频,导入语: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你能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视频所涉及的内容?我们来请同学分享一下。有没有其他角度的?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第一位同学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依据,这是辩证法的角度,第二位同学则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这是认识论的重点知识。这两部分和唯物论同属于辩证唯物主义,除此之外,马哲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对应课本第五课和第六课。这就是马哲的完整体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马哲认识论,即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先来明确下本节课基于课标和学科素养所制定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体系构建,自主先学

课前已经让大家自主整理认识论的知识体系,老师这里挑了两份,我们一起来看下。第一份是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的,内在逻辑更清晰,第二份是根据课本的大小标题层级整理的,有利于对应主观题的知识范围。两个都属于常见的知识体系构建的方式。老师综合了两份知识结构的优点形成了这样一份知识结构。大家对照看下自己整理的是否有待优化。(在引导学生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再回顾,强化知识内在联系,并明确认识论的重难点。)接下来我们就以课堂开始提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载体进入本节课的合作探究环节。

合作探究,知识迁移

任务一:结合历史背景及必修1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完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表格。一会儿找同学进行分享展示。

理论名称

产生背景

回答的问题

作用

找同学展示并讲解所填表格内容,引导学生纠错或补充。

任务二:根据上述表格的内容,结合认识论的知识,给出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原因。要求:小组合作,交流观点,时间3分钟,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观点。

小组分享,教师总结:1)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每一阶段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不同,表格里的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是立足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不断形成发展并完善的。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真理具有具体性、条件性,所以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是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有力证明。

以上是哲学认识论角度的,我们可否再从其他角度

任务三:师生共学,查漏补缺

刚才的探究活动也让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认识论重点知识的迁移运用还是很不错的。对于认识论相关知识,大家是否还有其他疑问?没有的话,老师这里有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答。(课件展示,引出易错知识部分)

疑问1:如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

疑问2:实践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