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37.9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5.49千字
文档摘要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学习目标:

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的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主人公的复杂心理。

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分析小说内容,明确莫泊桑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批判现实的写作意图。

认识亲情对人生的意义:通过故事中叔侄的互动,深入思考亲情与金钱之间的关系,理解亲情的无价。

提高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培养通过写作总结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人物性格分析:学习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等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从而刻画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

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通过细读小说,分析其中对亲情、金钱与社会关系的描绘,理解其深层次的社会批判意义。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创作于1883年,当时法国的社会阶层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的贫困和破产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希望通过迁移到海外寻求发财之路,这种现象成为社会背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莫泊桑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写,揭示了那些对于财富有盲目追求的人,如何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忽视了亲情、道德和人性的深层问题。

2.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后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并参军参加了普法战争。退伍后,莫泊桑曾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工作,长期的社会观察使他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批判。莫泊桑的作品通常揭示社会矛盾,尤其是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腐化。他的代表作包括《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等,这些作品都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且在叙事技巧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3.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叙述为主的文学体裁,通常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并表现社会生活及个体内心世界。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叙述结构通常紧凑,情节引人入胜,并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同身受,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 为下列的字注音。

褛(lánlǘ)撬(qiào)开煞白(shàbái)诧异(chàyì)

拮据(jiéjū)栈桥(zhànqiáo)牡蛎(mǔlì)褴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有顾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者说话含糊不清。(吞吞吐吐)

(2)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莫名其妙)

(3)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郑重其事)

(4)犹豫而没有做出决定。(迟疑不决)

(5)形容很有把握。(十拿九稳)

(6)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与日俱增)

学习活动:

活动任务(一):初读,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9段):故事的发展:赞扬于勒。插叙于勒的情况,交代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回来的原因。

第三部分(20~47段):

第四部分(48~49段):

2.再读文章,解决下列问题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2)在情节发展上,文章写“于勒败光家产,被送去美洲”这一部分属于什么叙事手法?这一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文章还运用了哪些手法?

活动任务(二):1.探究主题:作者塑造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为了表达他对人和社会的看法。本文显然只有通过剖析菲利普夫妇才能把握主题。请说一说:你从这篇小说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塑造中读出了怎样的主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