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享端午乐在其“粽”——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
开场白当艾草的清香在街巷弥漫,当五彩绳的色彩点亮初夏,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承载着千年历史的节日,不仅有粽子的香甜、龙舟的竞渡,更藏着屈原的爱国情怀、祈福纳祥的文化密码。今天,让我们一起拨开粽叶,探寻节日背后的故事,在品味传统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让古老的民俗在青春的心田绽放新的光彩!
目录1234端午溯源?千年传承?民俗大观?粽情雅韵诗韵流芳?文化薪火时代新韵?共筑情怀
端午溯源?千年传承第一部分
端午溯源?千年传承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溯源?千年传承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说法不一。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四种:1、纪念屈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溯源?千年传承2、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记载,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河神伍子胥。江浙一带流传着伍子胥的传说,他因忠良而被害,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伍子胥是楚国人,投奔吴国后助吴伐楚,报仇雪恨。然而,他因建议彻底消灭越国而遭谗言陷害,自刎而死。夫差怒而将其尸投入大江,故端午节成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溯源?千年传承3、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4、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中认为,端午节最初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们以龙为图腾,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有赛龙舟等习俗,以祈求龙的庇佑。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溯源?千年传承
民俗大观?粽情雅韵第二部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间色彩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每逢端午节,人们都会通过各种习俗来庆祝这个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民俗大观?粽情雅韵
1划龙舟:划龙舟是端午节最为人所知的习俗之一,源于古代祭祀水神的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以祈求平安和丰收。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粽子的形状通常为三角形或长方形,寓意吉祥。民俗大观?粽情雅韵
3挂艾草:艾草是端午节的象征之一,人们会在家中悬挂艾草,以驱邪避疫。此外,还会用艾草沐浴,以祈求身体健康。4戴五彩绳: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手腕、脚腕、脖子上系上五彩丝线,以祈求平安和吉祥。据说,五彩丝线可以辟邪驱鬼,保护人们免受瘟疫和疾病的侵害。民俗大观?粽情雅韵
5挂钟馗像:钟馗是民间传说中的捉鬼英雄,端午节时,人们会在家中悬挂钟馗画像,以驱邪镇宅。6饮雄黄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传说可以消毒防病,虫豸不叮。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民俗大观?粽情雅韵
诗韵流芳?文化薪火第三部分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赏析:诗人以问句开篇,引出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传说,接着感慨楚江虽大,却无法洗清屈原的冤屈,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与对世道不公的无奈。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赏析:此诗围绕屈原沉江之事展开,讲述了楚人对屈原的哀痛,以及对其遭受谗谤的无奈,最后以沅湘之水映照千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哀伤的氛围。诗韵流芳?文化薪火
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赏析:诗人由竞渡的场景联想到屈原的千载冤屈,感慨忠魂一去不复返,楚国已亡,屈原也身死,如今只剩下《离骚》流传世间,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缅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端午即事南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