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日常礼仪食俗人生礼仪食俗.ppt
文件大小:1.81 MB
总页数:4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5.86千字
文档摘要

《神农本草》上“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的文字,《神异经》说“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这些书也是根据民间的众说,共识而总结出来的。《王贞农书》认为桃为“五木之精”,驱邪必自扶正,用桃祝寿也就有了祝颂的意思了。第30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寿宴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第3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寿宴会场布置:金碧辉煌,餐桌上铺着红色的台布,中间摆放葱绿鲜艳的美丽植物,大厅周围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点缀在其间。显示寿堂的喜庆热烈气氛。墙壁上贴着由儿女、子孙亲自写在红纸上的寿字图案,或者大型松柏、仙鹤祝寿图,突出了环境的主题,热烈且美观。写一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内容的寿联,寿联簇拥着一个大大的红色“寿”字。“寿”字下有2张寿星椅,它的左右两端各摆放有一大一小两张礼案(即方桌),礼案上摆放有福、寿、禄三星、鲜寿桃等祝寿物品。寿堂下面列有四个装有无数小气球的大气球和扎有红色彩带的大礼包,用来放置儿女、儿孙给老寿星贺寿的礼物。背景音乐:步步高、祝寿歌。第3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日常礼仪食俗人生礼仪食俗第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民俗即民间风俗:广大民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的,积久而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诗经》言:“美教化,移风俗。”唐颖达《汉书、地理志》中认为风与俗对立使用,风指自然条件不同所形成的习尚,俗是指社会环境不同所形成的习尚;如果二者分开使用则意义相通。所以,民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并且随二者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社会性、民族性、传承性。礼仪大多指为表示某种情感而举行的仪式。第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又称食俗,是民众从古到今在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分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生婚寿丧食俗、社交食俗、民族食俗、宗教食俗等。第3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中国的日常食俗日常食俗是指广大民众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基本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主要饮食品种、饮食制度及进餐工具与方式等。中国56个民族各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日常习俗。第4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汉族的日常食俗1、汉族的主要饮食品种日常三餐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大多一日三餐。常用饮品是茶和白酒。基本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再加工茶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人们用酒来成就礼仪,用酒来消忧解愁,视酒为神奇、刺激且能催人幻想、美化生活、激发灵感的魔术佳品。李白有诗云:“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言”。香型分为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米香型4种,还有特色香型的药香型、豇香型、芝麻香型等,常用“××春”命名,也用“曲”“液”“酩”“醇”“津”“霞”。第5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汉族的进餐方式与工具早期为分餐,后逐渐演变成最终固定为合餐。费孝通《乡土本色》:“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个身子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产生的。”第6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必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发展,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互相帮助,易形成集体活动的群体观念,推崇群体的意志、力量和作用,而忽视个人的一切。汉族早在商周时代就进入农耕时代,儒家思想也极力提倡群化观念,注重整体思维,崇尚群体利益和作用,强调“和”为贵,并放到饮食生活中。商周之时,由于只有矮小的几案放食物,只能分餐而食;隋唐之际,高大的桌椅出现后,变为合餐方式,众人围座于一桌,共同享用一桌饭菜,气氛热烈,相互谦让,笑声阵阵,围桌合餐象征着团圆、统一与和谐。第7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使用的餐具常是一具多用,如筷子、刀、菜刀、锅等。菜刀既可用来切、片、排、剞,也可用赤剁、砍、砸、捶;所切割的形状繁多,有丝、丁、片、条、粒、茸等多种形态,而同一形态有不同品种,如片有牛舌片、刨花片、骨牌片、瓦楞片、指甲片、柳叶片、月牙片、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