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记承天寺夜游.doc
文件大小:121.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1.32千字
文档摘要

【散文经典】记承天寺夜游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苏轼

字______

号“__________”

世人称其为“________”。

哪里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______派词人代表。

与父______,弟______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解()衣

藻荇()

藻荇()

遂()至

未寝()

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

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这样的美景,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是一个_______的夜晚?

月光皎洁

空明

淡雅

澄澈

空灵

疏影摇曳

景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身为“闲”官的现实——惆怅、悲哀之意;指自己当时“有职无事”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

2、寄情山水,闲适之人;不汲汲于名利的人,聊以自慰的人,旷达乐观的人。

3、自己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自我安慰之情。

有一次,苏轼在官署里与下属闲聊,下属擅长唱歌,苏轼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哪个唱出来效果好?”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