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岳阳楼记之文章三境.pdf
文件大小:193.6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3.88千字
文档摘要

《岳阳楼记》已经成为一份独特的历史遗产。从《古文观止》到解放以后历届的中学课本,

常选不衰;从政界要人、学者教授到中小学生,无人不读、不背,这说明它仍有现实意义。

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教我们怎样写文章;二是教我们怎样做人;三是教我们怎样做官。

我们该怎样做文章——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

1.“一文、二为、三境、五诀”

在中国古代,文章是官员政治素质的一部分。“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缺一不可。古今有

三种文章,一是官场应景,空话、套话,人们很快忘记;二是有一点思想内容,但行文不美

(如大量的奏折、记、表等),人们也已经忘记;三就是以《岳阳楼记》为代表的既有内容

又有思想的好文章。

《岳阳楼记》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在下评语前,我们不妨先探究一下好文章的标准。概括地

说,可以叫做“一文、二为、三境、五诀”。

一文是指文采。首先你要明白,你是在做文章,不是写应用文、公文。文者,纹也,花纹之

谓;章者,章法。文章是一门以文字为对象的形式艺术,它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并通过这

个法则,表达作者的精神美。中国古代文、言相分,说话可以随便点,既要落成文字,就要

讲究美。诏书、奏折、书信等文件、应用文字也一样求美。古代是把文件写成美文,而我们

现在是把美文改成了文件,都一个面孔。

“二为”是写文章的目的,一为思想而写,二为美而写。既要有思想,又要有美感。文章有

“思”无美则枯,有美无“思”则浮。

“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层次的美,或曰“三境之美”。古人论诗词,就有境界之说。

我现在把文章的境界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景物之美,描绘出逼真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

谓之“形境”,类似绘画的写生;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叫人留恋体味,谓之

“情境”,类似绘画的写意,如徐渭(青藤);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

让你口服心服,谓之“理境”,类似绘画的抽象,如毕加索。这“三境之美”,一个比一个高。

“五诀”是指要达到这“三境之美”的方法。我把它叫做“文章五诀”,即“形、事、情、

理、典”。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还有可借用的

典故知识。这一切,又都得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

这就是“一文、二为、三境、五诀”之法。

以这个标准来分析《岳阳楼记》,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它原来暗合作文和审美的规律,所

以成为一篇千古不朽的范文。

请看全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

第一段,叙写这件事的缘起。以事起兴,作一个引子,用“事”字诀。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

气象,铺垫出一个宏大的背景。借山川豪气写忠臣志士之志,用“形”字诀。

第三、四段,作者借景抒情,设想了两种“览物之情”,创造出一悲一喜的意境。通过景物

描写营造气氛,水到渠成,即用“形”字诀和“情”字诀,由“形境”过渡到“情境”。连

用霪雨、阴风、浊浪、星隐、山潜、商断、船翻、日暮、虎啸、猿啼等十个恐怖的形象。然

后推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伤感情境。连用春风、丽日、微波、

碧浪、鸟飞、鱼游、芷草、兰花、月色、渔歌等十个美好的形象,推出“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快乐情境。

第五段,导出哲理,作者将形和情有意推向理的高度,设问:有没有超出上面那两种的情况

呢?有,那就不是一般人,而是“古仁人之心”了。这种“人”超出物质利益的诱惑,超出

个人的私念:在朝为官,不忘百姓;被贬江湖,不忘其君。太平时忧天下,危难时担天下。

进也忧,退也忧。那么,什么时候才乐呢?到文章快结束时才推出一声绝响,一个响亮的哲

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