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公安机关的性质,是指公安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
A.根本特点
B.根本性质
C.根本属性
D.根本区别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的性质是指公安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根本属性。它表明了公安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本质。
2.下列不属于辅警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依法履行工作职责
B.服从公安机关管理和人民警察指挥
C.保守工作秘密
D.参加辅警招录考试
答案:D
解析:参加辅警招录考试是成为辅警的途径,并非辅警在工作中应当履行的义务。而依法履行工作职责、服从管理和指挥、保守工作秘密都是辅警应尽的义务。
3.辅警在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过程中,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
A.警械
B.约束性警械
C.武器
D.制服性警械
答案:B
解析:根据相关规定,辅警在协助执行职务中,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如手铐、脚镣等,以保障执法安全和秩序。
4.110报警服务台受理报警的范围不包括()。
A.刑事案件
B.治安案(事)件
C.个人隐私问题
D.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答案:C
解析:110报警服务台主要受理涉及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报警,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以及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等。个人隐私问题不属于110报警受理的范围。
5.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采取约束措施时,可以使用()。
A.手铐
B.脚镣
C.警绳
D.枪支
答案:C
解析:对醉酒的人采取约束措施,一般使用警绳等约束性装备,以防止其发生危险行为。手铐和脚镣通常用于限制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行动,枪支是在特定严重危险情况下才使用的武器,不能用于约束醉酒的人。
6.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A.在电影院内大声喧哗
B.堵塞交通要道
C.在家中与家人发生争吵
D.在商场故意制造混乱
答案:C
解析:扰乱公共秩序是指在公共场所或公共活动中,故意破坏社会秩序、影响公共安全和正常生活的行为。在家中与家人发生争吵属于私人空间内的行为,不涉及扰乱公共秩序。
7.辅警在工作中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应当()。
A.立即制止
B.视而不见
C.等人民警察来处理
D.与违法犯罪分子谈判
答案:A
解析:辅警在工作中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有义务立即制止,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视而不见是失职行为,等人民警察来处理可能会错失制止犯罪的最佳时机,与违法犯罪分子谈判也不是辅警在发现犯罪行为时的首要做法。
8.下列关于治安管理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治安管理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决定
B.治安管理处罚可以由人民法院决定
C.治安管理处罚可以由检察院决定
D.治安管理处罚可以由居委会决定
答案:A
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居委会都没有决定治安管理处罚的权力。
9.辅警在协助盘查可疑人员时,首先应当()。
A.表明身份
B.直接进行搜身
C.询问可疑人员的姓名
D.检查可疑人员的证件
答案:A
解析:在协助盘查可疑人员时,辅警首先应当表明自己的身份,让对方知晓执法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然后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后续的盘查工作,如询问、检查证件等。直接进行搜身是不符合程序规定的。
10.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可以()。
A.没收
B.收缴
C.先行登记保存
D.拍卖
答案:C
解析: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可以先行登记保存,以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没收和收缴是对特定违法物品的处理方式,拍卖一般用于处理无主财物或依法扣押后需要变现的物品。
11.下列不属于辅警享有的权利是()。
A.获得工作报酬
B.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C.参与公安机关的执法决策
D.依法提出申诉和控告
答案:C
解析:辅警可以获得工作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也依法享有提出申诉和控告的权利。但辅警主要是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不参与公安机关的执法决策。
12.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A.6
B.8
C.12
D.24
答案:B
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