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海关法律知识试题.doc
文件大小:2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2.24千字
文档摘要

海关法律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

1.海关监管的对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单选题]*

A.进出境运输工具

B.进出境货物

C.进出境人员的所有私人财物

D.进出境行李物品

E.邮递物品

答案:C。原因:海关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等,但进出境人员的私人财物如果不涉及海关监管的特殊情况(如超量免税物品等),并非全部都是海关监管对象。

2.以下哪种货物在进口时可能享受关税减免?()[单选题]*

A.奢侈消费品

B.国内能大量生产且技术成熟的普通商品

C.外国政府无偿赠送的物资

D.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

E.一般性的原材料进口(无特殊情况)

答案:C。原因:根据海关相关法律规定,外国政府无偿赠送的物资通常可以享受关税减免,而奢侈消费品、国内能大量生产且技术成熟的普通商品、高污染高能耗产品一般不享受,一般性原材料进口无特殊情况按正常关税征收。

3.海关对违反海关法规定的企业可以作出以下哪种处罚?()[单选题]*

A.警告

B.吊销营业执照

C.责令停产停业

D.冻结企业所有银行账户

E.没收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财产

答案:A。原因:海关对于违反海关法规定的企业可以作出警告处罚。吊销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责令停产停业并非海关主要处罚手段,海关无权冻结企业所有银行账户,也不能没收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财产。

4.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海关填发税款缴款书之日起多少日内缴纳税款?()[单选题]*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E.60日

答案:C。原因:按照海关法律规定,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海关填发税款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

5.以下关于海关查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海关查验必须在海关监管区内进行

B.海关查验时,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可以不到场

C.海关在查验过程中造成货物损坏的,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D.海关查验是随机进行的,没有任何规律

E.海关有权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查验

答案:E。原因:海关有权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海关查验一般在海关监管区内进行,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监管区外查验;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到场;海关在查验过程中造成货物损坏的,要承担相应责任;海关查验虽然有一定随机性但也是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的。

6.下列哪些属于海关的基本任务?()[多选题]*

A.监管

B.征税

C.缉私

D.统计

E.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答案:ABCD。原因:海关的基本任务包括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等;对进出口货物、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是国家相关部门的职能,不属于海关基本任务。

7.海关对走私行为的处罚种类不包括()[单选题]*

A.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

B.罚款

C.行政拘留走私人员家属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E.对走私运输工具及特制设备予以没收

答案:C。原因:海关对走私行为可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罚款、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没收走私运输工具及特制设备等,但不能行政拘留走私人员家属,这违背了法律规定中的责任自负原则。

8.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超过多久未向海关申报的,其进口货物由海关提取依法变卖处理?()[单选题]*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答案:C。原因: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超过3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其进口货物由海关提取依法变卖处理。

9.以下关于海关报关企业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报关企业必须在海关注册登记

B.报关企业可以代理任何企业进行报关

C.报关企业需要有符合海关规定的报关员

D.报关企业对其报关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E.报关企业的注册登记许可有有效期

答案:B。原因:报关企业需要在海关注册登记,要有符合规定的报关员,对报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且注册登记许可有有效期。但是报关企业不能代理任何企业进行报关,例如需要按照规定审查被代理企业的资质等情况。

10.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期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无明确监管期限

B.1年

C.2年

D.3年

E.根据货物的种类有所不同

答案:E。原因: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期限根据货物的种类有所不同,不是统一的一个时间期限。

11.海关征税的依据不包括()[单选题]*

A.《海关法》

B.《关税条例》

C.海关进出口税则

D.企业自行申报的价格(未审核通过的)

E.国际贸易惯例

答案:D。原因:海关征税依据《海关法》《关税条例》和海关进出口税则等,国际贸易惯例不能作为海关征税依据,企业自行申报的价格如果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