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江苏省安全员c2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4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2.21千字
文档摘要

2025江苏省安全员c2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综合治理

C.效益第一、安全第二、综合治理

答案:A

2.下列哪种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

A.泡沫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

答案:B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中,PE线的颜色应是()。

A.黄色

B.绿色

C.绿/黄双色

答案:C

4.高处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A.2

B.3

C.4

答案:A

5.安全标志分为()四大类型。

A.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B.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通行标志

C.禁止标志、警告标志、通行标志、提示标志

答案:A

6.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必须办理()。

A.动火许可证

B.临时用电许可证

C.挖掘许可证

答案:A

7.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跨与立杆固定。

A.一

B.两

C.三

答案:B

8.塔式起重机的主要参数是()。

A.起重量

B.起重力矩

C.起升高度

答案:B

9.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m的基坑(槽)。

A.3

B.5

C.8

答案:B

10.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年。

A.3

B.4

C.5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查思想

B.查制度

C.查管理

D.查隐患

答案:ABCD

2.下列属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有()。

A.建筑电工

B.建筑架子工

C.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

D.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

答案:ABCD

3.施工现场的“三宝”是指()。

A.安全帽

B.安全带

C.安全网

D.安全鞋

答案:ABC

4.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装置包括()。

A.起重力矩限制器

B.起重量限制器

C.高度限制器

D.回转限制器

答案:ABCD

5.施工升降机的安全装置有()。

A.防坠安全器

B.极限开关

C.安全钩

D.缓冲器

答案:ABCD

6.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

A.应急救援组织

B.应急救援人员

C.应急救援器材

D.应急救援演练

答案:ABCD

7.下列哪些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A.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B.土方开挖工程

C.模板工程

D.起重吊装工程

答案:ABCD

8.安全技术交底应包括()。

A.施工工艺

B.施工安全要求

C.应急措施

D.质量标准

答案:ABC

9.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控制措施包括()。

A.洒水降尘

B.封闭管理

C.车辆冲洗

D.垃圾清理

答案:ABCD

10.安全生产费用应包括()。

A.安全技术措施费用

B.安全教育培训费用

C.安全检查费用

D.安全奖励费用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所有建筑施工人员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3.安全防护用品可以以货币形式发放给作业人员。(×)

4.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5.深基坑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6.塔式起重机可以在六级及以上大风天气作业。(×)

7.建筑施工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8.施工现场的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堆放杂物。(√)

9.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10.安全标志应设置在明显的位置,以便于识别。(√)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安全员的主要职责。

答案: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排查安全隐患;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参与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等。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采用TN-S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等原则。

3.简述建筑施工中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答案:做好临边防护;设置可靠的登高设施;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带;加强安全教育等。

4.如何对塔式起重机进行安全检查?

答案:检查安全装置是否有效;金属结构有无变形;钢丝绳磨损情况;各机构运转是否正常等。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如何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

答案:加强安全培训教育,通过案例警示;改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