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模考试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当发生食品安全召回时,企业需要在()小时通知()以上卫生主管部门。
A、1小时县级
B、2小时县级
C、2小时市级
D、1小时市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相关食品安全召回规定,企业需要在2小时内通知县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所以答案是[B、]2小时县级。
2.受不符合影响的每批产品应在符合下列任一条件时,才可作为安全产品放行()。
A、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规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
B、相关食品安全危害在进入食品链前降到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除监视系统外的其他证据证实控制措施有效
D、抽样检测受影响的产品
正确答案:C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是()
A、GB4789.4
B、GB4789.30
C、GB4789.7
D、GB4789.1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标准号是GB4789.4。
4.由黄曲霉素引起的危害是()。
A、化学性危害
B、物理性危害
C、生物性危害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曲霉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由其引起的危害属于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通常是指如辐射、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导致的危害;生物性危害一般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病原体引起的危害。而黄曲霉素不属于物理或生物范畴,所以是化学性危害,答案选A。
5.GB/T22000-2006标准中强调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负责()的人员受到培训。
A、执行、检查、纠正
B、监视、纠正、采取纠正措施
C、执行、检查、采取纠正措施
D、执行、监视、纠正、采取纠正措施
正确答案:B
6.下列关于关键控制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键控制点必须设置关键限值
B、一个关键控制点控制一个已识别出的危善
C、通过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可以消除这一步骤产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D、每个食品企业都一定会存在关键控制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关键控制点必须设置关键限值,A正确;一个关键控制点可能控制多个已识别出的危害,B错误;通过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可将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而非消除,C错误;不同食品企业生产工艺等不同,不一定都存在关键控制点,D错误。
7.根据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下列哪项属于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示的内容?()
A、食品名称、食用方法
B、净含量、食用方法、贮存条件
C、食品名称、净含量、产品标准代号、生产日期
D、产品标准代号、食用方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示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净含量、产品标准代号、生产日期等。而食用方法不是必须标示的内容,贮存条件也不是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示的内容。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8.下列()因素中不可能产生化学危害。
A、诺沃克病毒
B、生长在谷物上的霉菌
C、售用药品残留
D、环境中的有机废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诺沃克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发的是病毒感染,不是化学危害。生长在谷物上的霉菌可能会产生霉菌毒素等化学有害物质;售用药品残留属于化学物质残留带来的危害;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可能分解产生有害化学物质,所以[B]、[C]、[D]都可能产生化学危害。
9.微生物检验过程,如污染物落在皮肤表面上,应用()处理
A、无菌生理盐水
B、自来水
C、纯净水
D、消毒药水
正确答案:D
1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的突发事件可能是指()。
A、火灾
B、食物中毒
C、洪水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火灾属于事故灾难,食物中毒属于公共卫生事件,洪水属于自然灾害,所以以上都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的突发事件可能涉及的情况。
11.牛奶中蛋白质(或氮)含量使用()测量。
A、指示剂法
B、直接滴定法
C、凯氏定氮法
D、索氏提取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检测牛奶中蛋白质(或氮)的含量。索氏提取法主要用于测定脂肪含量;直接滴定法一般用于一些具有可直接滴定性质的物质的测定;指示剂法适用范围较广但不是专门针对牛奶蛋白质(或氮)含量测定的典型方法。
12.以下不应接收的冷冻食品是?()
A、表面有巨大的冰晶
B、包装底部有液体冻结块
C、如果温度高于0℃
D、所有以上条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中表面有巨大冰晶,说明冷冻食品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可能影响食品品质;选项B中包装底部有液体冻结块,这可能是食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