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docx
文件大小:18.19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4.93千字
文档摘要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供应链金融一词是Berger等人在2004年首次提出来的,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他们大胆地设计了全新的融资模式,形成了供应链金融思想和概念模型的雏形[1]。这一思想给后世许多学者以启示,然而时至今日,供应链金融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界定。当前理论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认识,而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因此,从不同角度探讨供应链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此展开论述,从理论层面来看,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界定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即财务视角、核心企业视角和金融机构视角。这些观点各有优缺点。主要研究角度如下:首先,从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把供应链金融看作是实现财务供应链管理(FSM)的工具、其目的是解决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基于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借助于相关技术的集成,针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营运资金融通服务(Hofman,2005;Feinberg,2007;Atkinson,2008;Camerinelli,2009)[2][3][4][5];其次,从核心企业的角度来看,把供应链金融看成是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以成本分析为辅助,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投融资手段为基础的供应链生态系统财务管理方法系统性地优化供应链信息流管理中资金可得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Lamoureux,2008;Kouvelis,2011)[6-7];从高企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专门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但这一融资服务通常要考察整个供应链的经营状况,还需引入新的参与方——供应链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Gomm,2009;Mapper,2009;Wuttke,2013)[8][9][10]。

二、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

供应链金融分为融通仓,应收账款和存货三种方式。朱道立(2000)提出“融通仓”这一概念,他认为,“融通仓是物流和金融集成式创新服务,物流服务可代理银行对流动资产进行监管,金融服务为企业融资等配套服务“,因此“融通仓”不仅能提升企业物流服务水平,还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此基础上,朱道立(2005年)等人从动产管理、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3个视角对融通仓进行了划分,即动产管理型融通仓、资金管理型融通仓和风险管理型融通仓3种运行方式[1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营挑战。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Gomm(2010)通过分析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所具有的特殊优势,指出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可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进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12]。Philipp(2019)以商业银行存货融资服务方式为切入点,对供应链融资服务及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中财务关系、业务操作方式及产品设计分别进行探讨,提出供应链金融整合方案[13]。

随着供应链金融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分类不断增多,但整体围绕融通仓,应收账款和存货三大模式展开,并且以此为基础衍生扩展。Wen(2020)把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划分为:应收账款,保兑仓和融通仓三种[14]。Mohammad于2020年将供应链金融模式按照企业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与销售阶段现金流缺口划分为:应收类,预付类与存货类三种模式[15]。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会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做出更加准确全面的分析与判断,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在理论的介绍中,本文把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划分为预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三种。

三、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由于供应链金融下有较多的参与方和较复杂的运作模式,则必然孕育着风险问题。Paterson(2001)把供应链金融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供应链金融条件下信用风险最常见,它主要指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被界定为供应链上企业筹融资过程中因种种事先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使资金无法回收而蒙受损失的概率[16]。在此基础上,Klapper于2006年用“脆弱性”描述供应链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把“脆弱性”划分为内“脆弱性”与外“脆弱性”。内部脆弱性表现为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流的中断,而外部脆弱性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大:一是运输、资源等方面的复杂性,二是需求、预测等方面的不确定[17]。Tsai(2008)从全然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供应链下信用风险,首先是风险来源不确定,其次是因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是互相依赖的一个整体,供应链上、下游任何一家企业出了问题就可能会影响整条供应链正常运作,有鉴于此,供应链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被理解为“脆弱性”信用风险[18]。Hertzela等人(2008)通过考察供应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