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1-1安全隐患整改建议
序号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与建议
整改进度
一
实验室
实验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
实验室的门未向疏散方向开启。
实验室的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已完成
实验室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标志应保持清晰、完整,包括:
a)符合GB13690规定的化学品危险性质的警示标签;
b)符合GB13495和GB15630规定的消防安全标志;
c)符合GB2894规定的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永久性安全标志。
实验室缺警示标识。
实验室增加警示标识。
已完成
使用或产生惰性气体的实验室,应设置氧含量浓度检测报警器,并与风机联锁。
使用氮气未设置氧含量浓度检测报警器,并与风机联锁。
设置氧含量浓度检测报警器,
并与风机联锁。
已完成(无氧浓度测定仪)
使用强酸、强碱、有化学品烧伤危险或有液体毒害危险的实验室应安装淋洗器,在实验台附近应安装洗眼器,其有效半径不大于15米。
实验室无洗眼器。
实验室安装洗眼器。
已完成
在实验室内方便取用的地点设置急救箱或急救包,并配备应急消防器材。
实验室未设置急救箱或急救包。
实验室未设置急救箱或急救包。
已完成
实验室应妥善保管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方便相关人员查询使用。
实验室安全技术说明书不全。
实验室安放安全技术说明书。
已完成
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或悬挂危险化学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处置方案。
实验室缺化学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处置方案。
实验室增加化学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处置方案。
已完成
实验室人员应具备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知识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包括:
a)熟悉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b)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未见相关人员危化品培训记录及考核记录。
完善相关人员危
化品培训记录及
考核记录。
已完成
实验室应设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应具备基本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专业知识和制定、实施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措施的能力,能对实验室开展各项工作进行安全监督,阻止不安全行为或活动的发生。
未见实验室设兼职安全员文件。
补充实验室设兼职
安全员文件。
未完成
应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b)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运输、发放、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制度;
c)气瓶和气体管线安全管理制度;
d)爆炸性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和易制爆、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的特殊管理制度;
e)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的教育和培训制度;
f)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管理制度;
g)个体防护装备、消防器材的配备和使用制度;
h)其他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实验室安全
管理制度。
已完成
黄色部分未完成
应编制危险化学品实验和实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
完善实验室安全
操作规程。
已完成
使用气体应配置气瓶柜或气瓶防倒链、防倒栏栅等设备。气瓶设置在室外,应设在避雨通风的安全区域。实验室内使用后的氧化性废气、可燃性废气、毒性废气、腐蚀性废气应分别引至合适的处理设备处理。
实验室未设置气瓶柜。
实验室设置气瓶柜。
已设置专门气瓶室及推车
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GB/T29510规定的个体防护装备。
未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是否符合要求,对照查看。
领用时应填写危险化学品领用记录,按品种、规格记录购入、发放、退回的日期、单位及经手人、数量以及结存数量和存放地点。
未见领用记录。
提供领用记录。
已完成
样品应存放在符合送检方要求的专用样品柜或样品间内。
样品未存放在专用样品柜。
样品存放在
专用样品柜。
已完成
应定期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应包括风险源辨识、风险控制措施、人员行为、安全设施和设备、应急物资等内容。
未见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
提供实验室
安全检查记录。
未完成
除7.1.1、7.1.2、7.1.3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的通风型储存柜内。从通风柜到排风口的整个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储存在专用的通风型储存柜内,储存柜未通风。
实验室储存柜
连接通风。
已完成
气瓶应按GB/T16163和《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6)中气体特性进行分类,并分区存放,对可燃性、氧化性的气体应分室存放。
设气瓶柜,可燃性、氧化性的气体未分室存放。。
可燃性、氧化性的
气体分室存放。
已完成
应编制符合GB/T29639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未见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提供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
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已完成
每年应至少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