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容量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课程标准1.能判读人口增长图。运用调查数据,制作简单的人口增长曲线图。2.比较和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3.认识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地球能够养活多少人?生活还是生存?穷养、富养还是随心所欲的养?
三、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临界性如果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相对性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也不同。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不是要达到的人口数量,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警戒线。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特点
人口合理容量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自然资源环境地区开放程度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依据。如果把环境人口容量看成是一个木桶,那么某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块木板,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那么短板决定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比如西北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的决定因素就是水资源。人口合理容量木桶效应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自然资源环境人均消费水平
Air粮食可供16亿人淡水可供19亿人空气可供120亿人能源可供18亿人其它矿产可供21亿人中国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6亿极限值淡水的环境承载力粮食的环境承载力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程度提高,可以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一些过去没有列入资源范畴的物质,现在以及将来可以被广泛利用,增加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例如,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西北地区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效率提高,缓解了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从而提升了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自然资源环境人均消费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自然资源环境人均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区域间的资源互补性强,贸易往来频繁,从而可以通过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扩大人口合理容量。例如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自然资源环境人均消费水平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人口合理容量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例如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要比现在少得多。人口合理容量
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对日本未来发展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人口是不是越少越好?阅读Reading人口合理容量
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国际合作保证大家都有追求高水平生活的平等权利建立公平秩序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地协调发展把人口控制在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远远小于东南部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气候干旱,缺少淡水;土地资源生产量少;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科技不发达,与外界经济文化联系少。活动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700左右的原因。(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阅读教材P23活动材料,思考下列问题:严格遵循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活动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24,分析占里侗寨人口数量长期稳定不变的原因?
1850年,清朝的人口约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4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当时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随堂演练CC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