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论民事庭前程序的完善——以争点整理为视角.pdf
文件大小:587.47 KB
总页数:7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8.01万字
文档摘要

摘要

摘要

随着对公正与效率的诉讼价值观念的日益被重视,庭前程序在各国的诉

讼程序构建中也愈加被关注,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庭前

程序在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中普遍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在司法实践中加以运

用,使原本被视为只是非决定性的程序功能转变成为至关重要的、相对独立

的诉讼阶段。

同样,我国从1992年的《民事诉讼法》到2002年最高院出台的《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再到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最后至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

1

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司法解释》)的颁布,

庭前程序一直备受高度重视,其价值意义也是受到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认

可。但由于我国长期受“一步到庭”观念的影响,实践中对于庭前程序的重视

程度并不足够,也未形成统一、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程。庭前程序的缺失

易造成争点不准、庭审反复、诉讼效率低下的后果。争点被誉为案件审理的核

心工作,贯穿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如何实现以庭审为中心的目标,其核心是在

于对案件争点(以下简称“争点”)的及时准确归纳,同时争点整理也作为民

事庭前程序的核心内容,具有高诉讼效率的功能。由于部分案件的审判对

象在客观上存在的复杂性,甚至在诉讼能力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性,进而使案

件的材料变得纷繁复杂,为了避免败诉的后果,部分当事人可能选择回避或

者模糊一些事实,但如果凭借争点这一轴线,法官可以理顺繁杂凌乱的诉讼

材料,分清主次矛盾,抓住案件的重点内容,也能够有序的引导当事人进行有

针对性的举证辩论,防止庭审漫无边际的进行。笔者通过搜集相关材料进行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

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1

论民事庭前程序的完善——以争点整理为视角

实证分析,对民事庭前程序中的争点整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

因进行述分析,通过出对庭前程序的完善构想和建议,以确保庭审集中、

高效、公正的进行。

导论部分,笔者先是出本文的问题,然后对对民事庭前程序的国外研

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思路、以及创新与不足进行了阐释。

第一章,庭前程序中争点整理的基础理论。本章论述了庭前程序的研究

背景、理论意义、争点与争点整理的界定以及庭前程序中争点整理的阶段定

位,其目的在于明确庭前程序产生的背景以及设置庭前程序的核心目的是整

理争点。

第二章,笔者通过搜集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对民事庭前程序中

的争点整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庭前程序中争点整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庭前程序未被依法开展,导致争点整理的方式

单一。这一点笔者从未设立具有强制性的答辩机制,证据交换的缺失影响诉

讼效率,以及庭前会议的适用率低三个具体的问题来分析。第二,庭前争点整

理不准,导致庭审反复化。根据笔者搜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证分析,主要从

庭前程序中未整理争点与整理争点不准两个问题行了阐述。第三,法官助理

职责并无明确规定,导致其参与庭前程序欠缺依据。

第三章,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争点整理

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第二,司法实践参与的意识偏差。从主观与客观角

度分析法官对于庭前争点整理问题的原因,当事人庭前准备不充分,以及法

官与当事人协同意识的偏差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第三,争点整理缺乏配套

诉讼制度的保障。

第四章,笔者出庭前程序中对于争点整理的完善构想,主要通过三方

面进行阐述:第一,通过庭前会议制度实现庭前程序的效率目标,分为对庭前

会议的与庭前程序的关系,庭前会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