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门市应急救援和保障中心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十三经》是南宋时期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以下哪一部不属于《十三经》()。
A.《尚书》
B.《庄子》
C.《周礼》
D.《仪礼》
【答案】:B
【解析】《十三经》是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属于《十三经》;《周礼》记载了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属于《十三经》;《仪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属于《十三经》。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非儒家经典,不属于《十三经》。所以正确答案为《庄子》。
2、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指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作是放错了的资源,这句话: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C
【解析】垃圾通常被视为负担,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表明在合适条件下垃圾能转化为资源,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该说法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
3、下列公文要素中,采用三号黑体的是()。
A.版记中的要素
B.密级和保密期限
C.标题
D.签发人姓名
【答案】:B
【解析】在公文要素里,版记中的要素一般采用四号仿宋体字;密级和保密期限使用三号黑体字;标题一般使用二号小标宋体字;签发人姓名使用三号楷体字。所以采用三号黑体的是密级和保密期限。
4、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喜的冬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借此表达对健全人格的追求。这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
D.文化推进社会的进步
【答案】:C
【解析】该题描述文人雅士借“岁寒三友”表达对健全人格的追求。文化具有不同影响,需要对各方面表述进行分析。关于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题干中并未提及“岁寒三友”这一文化现象与人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之间的联系,所以此表述不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题中说文化是物质力量的表述是错误的。优秀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文人雅士借“岁寒三友”表达对健全人格的追求,正体现了优秀文化在这方面的功能,该表述符合题意。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并非所有文化都能推进社会进步,所以此表述不准确。综上,正确表述为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
5、妻子:母亲:社会角色()
A.水:冰:液体
B.父亲:儿子:家庭
C.冰糖:砂糖:糖精
D.石墨:金刚石:化学物质
【答案】:D
【解析】妻子和母亲都是社会角色;石墨和金刚石都是化学物质。因此可得出相应结论。
6、下列对经济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心思想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
B.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
C.核心规律是价格规律
D.逐步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可通过对经济学的概念、核心思想、核心规律以及发展历程等知识进行分析,来判断各描述的正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其核心思想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并且经济学的发展逐步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发展。而价值规律才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并非价格规律。所以描述错误的是核心规律是价格规律。
7、某地发生大地震后,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纷纷慷慨解囊,对受灾人民进行无私援助,这充分体现了()的社会公德。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社会公德具体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社会公德涵盖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等方面。文明礼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使用文明语言、行为举止得体等,更多体现在日常交流和互动的礼仪层面;题干描述的是干部和群众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为受灾人民慷慨解囊、无私援助,这与文明礼貌所涉及的范畴不相关。助人为乐指的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体现出一种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精神,在地震这种灾害场景下,干部和群众积极捐款援助受灾人民,正是助人为乐社会公德的充分体现。爱护公物侧重于对公共财物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如保护公共设施、不破坏公共物品等,与题干中援助受灾人民的行为不匹配。遵纪守法主要是指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