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汽化和液化
1.理解物质的\o3.2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现象。
2.了解液体汽化规律和两种汽化现象。
3.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
4.认识影响蒸发的因素。
伽利略的“蒸汽测温计”:漏气的科学启示
1593年,伽利略用玻璃泡加热后倒置入水中,发明了最早的温度计。其实这个装置暗藏汽化原理:玻璃泡内空气受热膨胀(部分水汽化),冷却后收缩吸水,水柱高度反映温度。但当时他没意识到,若玻璃泡有裂缝,水汽化后泄漏会导致测量失灵——这个“漏洞”后来启发科学家改进出更精确的液体温度计。
知识点1、汽化和汽化的方式
(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
(3)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
知识点2、沸腾和沸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5)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6)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
知识点3、蒸发及其影响因素
(1)蒸发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
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3)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
(4)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
知识点4、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停表(秒表)。
(3)实验步骤:步骤①安装实验仪器;
步骤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步骤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步骤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实验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5、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式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3)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
(4)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题型1、汽化与汽化的方式
(2025?秦州区一模)下列关于厨房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煮水的壶口不断冒出“白气”
B.冰箱中取出的冻肉慢慢变软
C.冰箱中取出的饮料不停冒“汗”
D.热油锅中加水后油滴四溅
【解答】解:A.煮水的壶口不断冒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中取出的冻肉慢慢变软,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箱中取出的饮料不停冒“汗”,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热油锅中加水后油滴四溅,属于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4秋?梧州期末)2024年4月27日,梧州马拉松鸣枪开跑。热爱运动的小华参与了“爱的跑跑”项目(5.20公里),其成绩为0.5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华在跑步时以路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B.小华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4m/s
C.运动员听到枪声就开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汗液的蒸发吸热来调节体温
【解答】解:A.小华在跑步时以路面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小华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华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运动员听到枪声就开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汗液的蒸发吸热,降低温度来调节体温,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5?济南模拟)炎热的夏天,开放式的环境无法使用空调设备降温,而如图所示的喷雾风扇却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喷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