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食品安全知识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的工作。
A.直接入口食品
B.非直接入口食品
C.食品原料
D.食品添加剂
答案:A。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以防止疾病传播污染食品,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2.食品处理区应设置在室内,按照()的流程合理布局,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A.原料加工→原料进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
B.成品供应→原料加工→原料进入→半成品加工
C.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
D.半成品加工→原料加工→原料进入→成品供应
答案:C。餐饮食品处理流程应从原料进入开始,经过加工成半成品,再进一步加工为成品后供应给消费者,这样的布局能有效防止交叉污染,保障食品安全。
3.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定期清洗、校验保温设施及冷藏、冷冻设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
A.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B.包装破损的食品
C.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D.以上都是
答案:D。对于食品经营者来说,变质或超过保质期、包装破损以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清理,以保障食品安全。
4.以下哪种食品含有天然有害物质,加工不当可引起食物中毒()。
A.鱿鱼
B.芹菜
C.生豆浆
D.豆腐
答案:C。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皂素等天然有害物质,如果加热不彻底,食用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而鱿鱼、芹菜、豆腐一般不存在此类天然有害物质导致食物中毒的情况。
5.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A.1
B.2
C.3
D.4
答案:B。规定2小时内报告是为了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展,便于监管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查明原因,保障公众健康。
6.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A.感官评估
B.营养评估
C.风险评估
D.微生物检验
答案:C。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要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其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限量内是安全可靠的,感官评估、营养评估和微生物检验都不能全面证明其安全性。
7.餐饮服务提供者需要延续食品经营许可的,应当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个工作日前,向原发证部门提出申请。
A.10
B.20
C.30
D.60
答案:C。提前30个工作日申请延续食品经营许可,能给餐饮服务提供者足够的时间准备相关材料,也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处理许可延续事宜,保证餐饮服务的正常开展。
8.餐饮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专用水池。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采用化学消毒时,至少需要3个专用水池,分别用于清洗、消毒和冲洗,以确保餐饮具清洗消毒的效果,保障食品安全。
9.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B.可以根据经验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
C.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在技术上确有必要
答案:B。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能随意添加,要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以保障食品安全。
10.以下哪种食品容器适合盛放高温食品()。
A.塑料容器
B.玻璃容器
C.普通纸质容器
D.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答案:B。玻璃容器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适合盛放高温食品。塑料容器在高温下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普通纸质容器不耐高温且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在高温下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均不适合盛放高温食品。
11.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