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淡竹叶的特点.docx
文件大小:11.3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原植物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黄白色,中部常膨大形似纺锤形块根。杆高40~90cm,直立,中空。叶互生,广披针形,长5~20cm,宽1.5~3cm,全缘;叶脉平行,小横脉明显,呈方格状。圆锥花序顶生,分枝较少,疏散;小穗狭披针形;小花两性,外稃较颖为长,内稃短于外稃;子房卵形,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纺锤形。花期7~9月,果期10月。

【药材识别特征】

茎呈圆柱形而稍压扁,长25~75cm,表面枯黄色,有节,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多数皱缩卷曲,叶片披针形,长5~20cm,宽1~2.5cm;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小网格,叶背尤为明显。质轻而柔软韧。气微,味淡。

【产地与采收加工】

产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在抽花穗前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置通风处阴干。

【性味功效】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用法用量】煎服,6~9克。

【验方精选】1.尿血: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水煎服。2.热淋:淡竹叶12克,灯芯草10克,海金砂6克,水煎服。3.心烦口渴:淡竹叶根或茎叶15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