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杏树病害及防治第1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杏树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杏疔病、细菌性穿孔病、根腐病、流胶病、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病的危害,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影响杏树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及时防治病虫害,是杏树获得优质丰产的关键之一。第2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杏疔病
是一种侵染性病害,其特点是:病原性,传染性,症状特异性、病程、病害循环。症状主要为害新梢和叶片,也可为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节间缩短,其上的叶片变黄增厚,叶脉红褐色,叶肉暗绿色,正反两面密生小红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后期从小红点中涌出淡黄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状或在叶第3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面混合成黄色胶层。叶片染病变黄增厚,叶柄变短变粗,基部肿胀,7月以后干枯成褐色至黑色,质地硬,卷曲畸形,叶背散生小黑点(子囊壳),黑叶在树上不易脱落,病枝结果少或不结果。花染病不易开放,花苞增大,花萼花瓣不易脱落。果实染病生长停滞,果面生淡黄色病斑和红褐色小粒点,病果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第4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杏疔病叶片杏疔病病菌杏疔病果实第5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原杏疔病的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疔痤菌科。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挂在树上的病叶是此病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春季,子囊孢子从子囊中放射出来,借助风力或气流传播到幼芽上,遇到适宜条件即很快萌发侵入。随着幼枝及新叶的生长,菌丝在其组织内蔓延,5月间出现症状,到10月间病叶变黑,并在叶背面产生子囊壳越冬。第6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发芽前至发病初期,彻底剪除病梢、病芽、病叶,清除地面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果树萌芽前,全树均匀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铲除越冬菌源。从杏树展叶期开始,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每10~14d喷一次,连喷2~3次。第7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杏细菌性穿孔病
细菌性穿孔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是核果类果树共有的病害,以平原和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受害较重,严重时造成叶落枝枯,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来年产量。
第8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果实和枝梢。受害初期,叶片为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不规则形病斑,周围似水浸状,略带有黄绿色晕环。空气湿润时,病斑背面有黄色菌脓。最后病健组织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病死组织脱落形成穿孔。果实发病,病斑黑褐色,边缘水浸状。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色黏质物,后期病疤干缩,边缘与健组织交界处开裂翘起。
第9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杏细菌性穿孔病叶片杏细菌性穿孔病果实第10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原
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是野油菜黄单胞菌桃李变种(Xanthomonascang~tr/spv.prun:i)短杆状细菌,一端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
第11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病规律
在叶片上各树种均有侵染,在枝条及果实上仅见猪皮水杏发病。病菌由叶片的气孔、枝条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潜育期1~2周,大多在6月上旬出现症状,温度低、树势强,潜育期长;反之,潜育期短,发病快。24%~28%为发病适宜湿度。第一次感染后,以后每年都会发生,第2年发生的程度取决于树势、天气及管理等。第12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保证果树枝条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果园湿度。
人工防治休眠期清扫果园落叶、病果,剪除病枝,集中处理。
药剂防治在果树发芽前,全树均匀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铲除在枝条溃疡部位的越冬菌源。在果树生长季节,从小杏脱萼期开始,每隔10d喷一次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1份、石灰4份、水240份),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