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管线探测基本概念第1页,共3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管线调查:是指对地下管线可见部分的调查、量测、记录、标示、作草图等工作。地下管线探测:是指对隐蔽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查、定位、测深、标示、记录、作草图等工作。管线测量:是指对管线的特征点、附属设施的几何空间位置进行测量、记录、计算、展绘等工作。管线信息整理:是指对调查、探测、测量完成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梳理、融合、整理编绘、制表、建库等工作,形成管线的各种成果。管线的物理特性:是指管线自身及其与周边地质水文环境所构成的具有独特物理环境的统称。如:导电性、导磁性、导声性、导温性、反射性、折射性、穿透性、抗拉性、抗压性等等。电磁感应:是普通电磁物理学中电磁效应的统称,即带电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在这种电磁效应中电流及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力线方向构成右手螺旋法则。第2页,共3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射机:是指地下管线探测设备中进行主动信号加载的单元;包含电源、起振器、滤波器、放大器、发射震荡天线等电路的集成。接收机:是指地下管线探测设备中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显示的单元;包含探测探头、起振器、滤波器、放大器、运算器、显示器等电路的集成。发射天线:特指探测设备的信号输出单元,主要是线圈组。接收天线:特指探测设备的信号输入单元,主要是线圈组。收发距:特指地下金属管线探测仪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最短有效探测距离。一般情况下主要指感应发射工作模式下的最小有效探测距离,应=15米。第3页,共3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平面定位:指利用接收机对被探测管线的平面位置极其走向进行准确探测,以确定管线特征点平面位置的工作过程。测深:指利用接收机对被探测管线的埋深进行测定,以确定地下管线在深度方向的变化特征点的工作过程。管线埋深:是指管线至地表或井台的垂直距离,在规范中规定了不同管线种类的埋深标志位置。例如:压力管道类其埋深为地面至管顶的垂直距离;沟道、隧道类管道埋深为地面至沟道、隧道的内侧底部垂直距离;孔块类、直埋类管线的埋深为地面至顶部的垂直距离。管偏:是指地下管线正中心位置至地面明显特征点(如井盖中心或小室内侧)的垂直水平距离。第4页,共3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盲探(扫测、横切探测):是指在无明显管线出露点或任何迹象条件下,对局部区域进行的探测,其作业模式是以步进方式,沿某一方向探测有无地下管线的工作过程或者作业模式。主动源:是指地下管线探测设备以自身的发射电路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源。被动源:是指地下金属管线本身因周边环境感应产生的可以被探测设备接收机接收到的特定频率的信号源,如50Hz市电、30kHz电台感应的信号。信号加载:是指地下管线探测设备将设定的频率信号加载到目标管线上构成回路的过程。信号强度:是指地下管线探测设备接收机探测到的目标管线周围某点的场强大小,可间接反映管线中特定频率的信号电流的大小或信号异常的大小等信息,是探测地下管线的最重要依据。第5页,共3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次场:特指地下管线探测设备发射机震荡线圈组直接产生的磁场,它能在一定范围内对接收机产生干扰,影响探测的准确性(主要在深度方面)。二次场:特指由地下管线所带特定频率信号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它是地下管线探测设备能够探测到管线的基础,是探测技术研究的对象。异常:特指由地下管线探测设备所接收信号的区别于干扰信号的物理特征,异常越大,特征越明显,越有利于探测与判断。感应法:一种信号加载模式,特指直接利用地下金属管线探测仪发射机的发射天线将信号感应加载到目标管线的信号加载模式,这种模式不必与地下管线接触或近距离,而可以直接置于地面上即可进行探测。一般而言,感应法信号加载模式应选择10KHz以上的信号频率。直连法:信号加载模式,特指采用发射机输出端连接线与目标管线连接,直接将信号电流加载到管线上的信号加载模式。一般而言,直连法信号加载模式应选择小于33KHz的信号频率。第6页,共3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感应钳法:信号加载方式,特指利用地下金属管线探测仪的发射钳,将信号感应加载到目标管线的信号加载模式,一般而言,感应钳法适用于不大于感应钳直径的小管径管线(如电缆等),虽然可以不必直接接触目标管线,但它必须能够夹住管线。可选择的频率一般应大于1KHz。管线追踪:是指手持接收机追踪目标地下管线走向的过程,一般呈“Z”字形轨迹。管线系统:特指一种地下管线从源头至用户终端的完整的管线网络体系,应包含控制关系、计量关系、流向、规格、管材等逻辑关系。管线点:特指描述地下管线走向特征的特征点。通常有折拐点、分支点、变坡点、控制点、出入地点、计量点等。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