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新城市社会学理论是1981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所提出的。
A、帕克
B、拉约尔
C、韦伯
D、纽曼
正确答案:A
2.美国社会学家()认为,城市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A、韦伯
B、拉约尔
C、帕克
D、沃思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美国社会学家沃思认为,城市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帕克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城市社会学有重要贡献,但不是提出此观点的人;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在社会学多个领域有重要理论建树,但与该观点无关;拉约尔主要在管理学等领域有相关贡献,与城市社会学这一观点不相关。
3.世界上的城市是千差万别的,根本的差别就在于()的不同。
A、城市风景
B、城市管理体制
C、城市建筑
D、城市文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之间千差万别的根本所在。不同城市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这些构成了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城市建筑、城市管理体制、城市风景等虽然也有差异,但都受城市文化的影响,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根本差别所在。
4.所有的()都是应该是免费的,这是国家最应该投资的领域。
A、青少年福利服务
B、老年人福利服务
C、儿童福利服务
D、成年人福利服务
正确答案:C
5.多核心模式是()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在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时发现的。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正确答案:A
6.()的《济贫法》和德国的《汉堡福利制度》使得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开启了以社会救助为目标的社区建设。
A、挪威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和德国的《汉堡福利制度》使得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开启了以社会救助为目标的社区建设。英国的《济贫法》在社会救助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社会救助的实施方式、责任主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推动了社会救助向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后续以社会救助为目标的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7.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基层()作为操作单位。
A、自然社区
B、局部社区
C、法定社区
D、整体社区
正确答案:A
8.根据实际发展进程的规律,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高发时期。
A、1000
B、2000
C、3000
D、50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高发时期。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容易引发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9.《劳动保险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劳动保险条例》哪年颁布的?
A、1971
B、1981
C、1951
D、196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劳动保险条例》于1951年2月26日由政务院公布实施,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
10.信息化给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
A、影响的范围更加扩大
B、使事故得以扩散的途径增多,危机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
C、给危机的救治带来极大的挑战
D、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增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信息化给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使事故得以扩散的途径增多,危机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影响的范围更加扩大;给危机的救治带来极大的挑战等。而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增强并不是信息化给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是一个过程
B、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C、治理是协调
D、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E、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1.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持续过程,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活动和变化,所以选项A是治理的基本特征之一。2.治理是协调:治理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所以选项C正确。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现代治理理念突破了传统仅关注公共部门的局限,强调公私部门共同参与,选项D符合。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更侧重于不同主体间的互动关系,而非固定的正式制度,选项E正确。而选项B,治理不仅仅是一整套规则,规则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B不属于治理的基本特征。
2.孔德认为影响人类社会向实证社会前进的因素包括:
A、死亡
B、气候
C、民族性
D、人口
E、道德价值
正确答案:ABDE
3.流动人口的()决定了流动人口在进入城镇地区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