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员工言行规范
一、语言优质服务
1、为什么要倡导语言优质服务?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说了什么,还取决于我们怎么去说,词汇的运用,语调的高低都决定着说话人投入情感的多少,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不仅仅是对病情的探讨,还是心灵的交汇。与健康人相比,患者对于医务人员语言显得更加敏感,如果我们能合理地运用语言技巧,不仅会使患者感受到温暖、愉快,而且还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语言优质服务基本要求
语言选择:根据患者的语言习惯,医务人员应尽量采用相同的语言或方言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有利于在诊疗过程中得到患者的配合与支持,同时也树立患者对本院的良好印象,提高患者对本院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音调:语言要轻柔,吐词要清楚,语调呈升调,让患者从语调中体会到你的热情,忌一句话前半部分清楚洪亮,后半部分声音模糊微弱。
语速:语速适中,节奏感要强,对于老年患者和语言有障碍的患者,要更耐心的倾听,交流语速尽量缓慢。
3、常用的礼貌用语
(1)常用交谈用语
问好类:
欢迎、欢迎您、您早、早上(中午、晚上)好
道歉类:
请您稍候,请您等一下/让您久等了,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抱歉、实在抱歉/请不要着急、慢慢说,有事我们会尽力为您解决。
接待类:
请问,什么需要帮助吗?请坐、请到这边来/您哪里不舒服,我马上就过来/让您久等了。
道别类:
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请您按时吃药,有疑问随时和我们联系;您某月某日需要复诊,到时候请您来找我;请您按时来复诊;慢走,再见!祝您健康!祝您早日康复!
特殊问候:
“新年好!”“节日快乐!”“生日快乐!”
(2)常用的称呼用语
一般称呼:
先生、小姐、女士、同志、师傅、老大爷、阿婆、老伯、阿姨、小朋友,不要直呼患者的床号。
特殊称呼
首长、经理、主任。
4、交谈时的注意事项
交谈时,用柔和的目光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通过点头表示理解患者;
严禁在患者面前大声说笑,手舞足蹈,尽量减少肢体语言;
讲话时,“请”、“对不起、”“您好”、“谢谢”、“不用客气”等礼貌用语要经常使用;
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题,如果患者讲话抓不住主题,应引导患者向自己需要了解的话题转变,不宜说“够了,我知道了”之类的语言。
医院禁忌用语
称呼类:喂、老头、老家伙、神经病、乡下佬、X床抽血或中风的化验啦(用患者的某一特征代替患者姓名)。
用语冷落类:不知道,明知故问(指对方有意为难),问别人,自己看(都写清楚了,您看字不会看呀),烦死人啦。
用语侮辱类:真笨、用用脑呀、聋了呀、出去、走开点,别罗嗦,没事做呀。
顶撞类:有本事告我呀,喊什么喊,等会,与我无关,找我们领导,没看见我忙吗,急什么,我也想快,你管不着,到点了,快点。
总之,在医院应提倡文明热情“五声”:迎接声、称呼声、关心声、致歉声、送别声,杜绝粗俗冷淡“五声”:蔑视声、烦躁声、否定声、斗气声、争吵声。
二、行为优秀服务
1、仪表
基本要求:规范、整洁、职业化。
※工作服整洁、无污渍、勤换洗、四体平直、有破损或脱钮扣的情况及时缝补。
※衬衣不应在工作服外,不卷裤挽袖,男士夏天不穿短裤上班,女士不穿托鞋上班。
※正确配戴服务标志牌(左上衣口袋)。
※上班时间女士不戴黑镜、太阳镜、手镯、戒指、有坠耳环、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头发不披肩。男士头发要整洁,要打领带。
2、仪态
基本仪态应体现文雅、庄重、健康、大方得体。
※站姿
躯干:
挺胸、收腹、紧臂、颈项挺直、头部端正、微收下颌。
面部:
微笑、目视前方、面部肌肉放松。
四肢:
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伸开,手指落在侧裤缝处或交叉轻放于小腹处,右手在左手上方。两腿绷直,脚间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外微分。
忌:
抬头傲视、谑浪傲笑、身体颠晃、手卡着腰、轻佻或佝偻。
※坐姿
上身端正挺直,两肩稍后展,女性还要两腿并拢后收。入座离座动作要轻,避免座椅倾倒震动或发出响声。双脚着地,两腿内收,两脚平行。
忌:
身体扭曲、趴在桌上;
一双胳膊架在椅背上,翘二郎腿;
脱鞋,将脚放在桌上或凳上。
※行姿
上身保持正确的姿势,身体重心不偏不倚,两臂前后自然均匀摆动,女性前摆时还要肘微屈,不甩手臂,后摆时不甩手腕,昂首、挺胸、收小腹、步速略快。
行走时步伐适中,女性宜小步,不宜大步流星或在走廊内奔跑,或脚拖着地行走。
几人同行,不要大声嘻笑,或并排行走,以免影响患者通行。
狭窄处主动为患者让道,不可抢行;
走路时,不可哼歌曲、吹口哨或跺脚;
走廊、楼梯等公共通道员工靠左而行,不宜在走廊中间大摇大摆;
工作需要快步行走时,上关身保持平衡,两脚步幅不过大,频率不过高,舒展自如。略带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