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院区项目.docx
文件大小:1.83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6.84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汽车技术争论中心院区工程

停车楼主体构造施工过程掌握技术综合报告

中建六局建设进展2025.2.13

一、工程简介

中国汽车技术争论中心院区建设工程——停车楼工程,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经济开发区先锋东路南侧三经路东侧,层数七层,高度22.7米,总建筑面积为28175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整体外形成双向双螺旋,功能为专用停车楼,其中一层至屋顶构造板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开工日期为2025年5月4日,竣工日期为2025年3月18日。

在停车楼主体构造实施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技术措施,比方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LPM轻质管安装与抗浮技术、双向双螺旋测量放线技术、模板支撑架体搭设技术、混凝土浇筑质量掌握措施等。

二、工程具体内容

立项背景

中国汽车技术争论中心园区建设工程——停车楼主体构造的设计承受了双向双螺旋现浇预应力空心板混凝土构造,是国内第一座圆形双向双螺旋砼构造专用停车楼。如何保证依据设计要求顺当完成主体构造外观及质量效果,所以争论停车楼主体构造施工过程掌握技术是为停车楼的施工建设起到了不行替代的作用,首先要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掌握、轻质管设计与安装、预应力设计与排布、主体构造标高及放线掌握、模板支撑安装与撤除等方面均有肯定的难度,经过一系列的相关工作

综合到一起就需要深入争论。

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

总体思路

针对中国汽车技术争论中心院区停车楼优良的规划设计,应对本工程规划设计要求严格、建筑构造施工质量要求高,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总结以往相关的科学技术方法,翻阅大量有关资料,最终按设计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此工程。打算在圆形双螺旋现浇预应力空心板混凝土构造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多种技术措施和攻克技术难关的同时,也不忘努力制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方案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构造与一般构造相比将有较好的经济性。除了构件断面最小、抗裂性能最正确、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等优点外,无粘结预应力无需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那样,要事先预埋波浪管或钢管预留孔道之后穿筋张拉、锚固,再灌浆。它是将无粘结预应力筋排布至模板内,待浇筑混凝土到达规定强度后,即可张拉、锚固、封端。因而它工序简洁、施工便利、工期短,并且不干扰正常的混凝土施工。

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

本工程主体构造楼板成环形双螺旋设计,环形螺旋内外分上下车道板〔详见以下图〕,所以要求构造空间层凹凸、跨度大的特点,完成此构造特点便承受了预

应力空心板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在楼板内部埋置轻质管的内模,到达在增加板的计算高度的状况下,不增加构造的自重,从而最终到达削减钢筋数量,削减混凝土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空心楼板填充材料的主体材料为模具压制成型的自熄阻燃型聚苯泡沫,产品质量轻、使用性能好、造价低、施工便利且不吸取混凝土中的水份、保温性能很好,轻质管上外表有加强层,其强度能满足施工中操作及抗浮的要求。

工程定位放线测量及掌握

本工程依据构造难度特点主体构造楼板成环形双螺旋设计,环形螺旋内外分上下车道板,楼板标高没有一样处,要保证螺旋构造双向坡度准确,必需在测量放线第一环节掌握住,所以在定位放线和标高传递这方面,首先利用电子幅员纸放样,认真测算算出各层标高,再将测量过程绘制在电子幅员纸上复核生成图形在指导现场施工,编制专项的测量施工方案,并由专职测量人员对主体构造进展持续测量与定位,直至主体构造施工完成。

模板支撑架体搭设技术

结合圆环形双螺旋上升构造特点,模板架体承受满堂红钢管架搭设方式。结合现场钢管尺寸规格及各种型号,钢管尺寸承受?48*3.0。立杆承受2.1m、2.4m碗口式立杆,水平杆承受一般钢管。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掌握措施

主体构造空心板厚度450mm、280mm,混凝土总量约1.6万m3,每跨空心板浇筑分两次浇筑。通过优化混凝土协作比,混凝土原材等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小于150mm,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有效地掌握了空心板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避开了混凝土裂缝产生。

关键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利用高强度、高性能材料,通过张拉等一系列工艺,从而使得高性能材料发挥作用,到达减小构件断面,提高构件承载力量,改善构件使用功能及耐久性能的目的。由于预应力钢材的强度是一般钢材强度的4~5倍,而其价格只为一般钢材的2~3倍,因此在本工程跨度较大的构造中,预应力构造与一般构造相比将有较好的经济性。除了构件断面最小、抗裂性能最正确、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等优点外无粘结预应力无需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那样,要事先预埋波浪管或钢管预留孔道之后穿筋张拉、锚固,再灌浆。它是将无粘结预应力筋排布至模板内,待浇筑混凝土到达规定强度后,即可张拉、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