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金寨县国有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提升行动方案.pdf
文件大小:148.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3.95千字
文档摘要

金寨县国有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提升

行动方案

为指导本县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夯

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布局,坚持存量设施整合优化和增

量设施补短板相结合,聚焦高效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确

保仓储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配套齐全、运转高效,全

面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的现代信息技

术和智能化装备应用,实现地方政府储备粮远程监管。加大

新型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加快实现绿色生态储粮,提升粮食

存储质量。统筹考虑粮食生产、流通、消费、产业集聚以及

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要素,借力财政资金辐射

带动效应,压实地方政府责任,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推动

粮食仓储与粮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二、工作目标

至“十四五”末,全县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更加合理,仓

储设施功效性能全面提升,绿色储粮水平全面提高,穿透式

监管全面实现,政策性储粮更加安全可靠。

仓储设施布局更加合理。至“十四五”末,全县地方国

有粮食完好仓容量保持在7万吨左右,地方国有粮库分布更

加合理,粮食仓储设施相对集中,政策性粮食存储在堆粮线

和单仓仓容更加合理、规范的仓房。

仓储设施功效全面提升。至“十四五”末,粮食仓储设

施更加现代化,仓龄50年以上的仓房全部退出储粮序列,

1995年以后建设的堆粮线5米以上的散装仓仓容量占比超过

70%;设施功效性能更加优化,全县高标准粮仓仓容量超过5

万吨,(准)低温储粮仓容量超过7万吨。

穿透式监管全面实现。至“十四五”末,全县地方储备

粮承储库点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满足全程即时在线穿

透式监管要求,地方储备粮信息化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三、重点任务

(一)整合仓储设施资源,优化仓储设施布局

1.推进基层企业撤库并点,加快库点集中

严格落实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1+1+N”布局。进一

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地方储备粮管理政策性

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形成一个县(市、区)一家专门从

事政策性粮食收储、轮换、销售和动用业务的国有企业;在

该企业名下,结合辖区内粮库分布、建设年限、单库仓容、

仓房类型等因素,推动“规模小、分布散、位置偏、设施旧”

的粮库有序退出政策性储粮序列,按照“淘汰一批、整合一

批、提升一批和合理新建一批”的推进思路,打造本县一个

中心库。

2.推进老旧仓房逐步退出,提高仓房质量

2024年2月前,推动仓龄50年以上的仓房全部退出储

粮序列;2025年12月前,推动1995年以前建设的堆粮线5

米以下的仓房和单仓(廒间)仓容量1000吨以下的仓房合

理、有序退出政策性储粮序列。推动政策性粮食存储在仓型

更先进、隔热性和气密性更好、单仓容量更合理、堆粮线更

高的仓房。

3.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构建物流体系

做强物流产业园。围绕粮食主产区、重要物流通道、重

要物流节点城市的粮食物流产业园,提升仓储、物流、加工、

贸易、质检、信息服务等功能,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

范围广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加工中心和信息中心。

重点建设中心库。选择粮源稳定可靠、运输条件便利、

仓容量大、仓储条件好、信息化系统和检化验设备齐全、基

础设施完善、接发作业产量高的中心库,通过新建、扩建、

改造提升等,进一步提高仓储设施质量,推广应用绿色储粮

新技术新装备,完善收购和储备功能,适当扩展产后服务、

应急保障等业务,突出提升地方储备粮存储库点,促进政策

性储备粮集中管理,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有序提升收纳库。在区域内中心库打造成熟的前提下,

统筹考虑方便农民卖粮、与规模化种植区域和优质粮源种植

区域有效衔接等因素,择优改造提升收纳库,提升仓房质量、

接发能力和绿色储粮水平等,提高粮食储存条件和物流效率。

(二)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提高仓储设施质量

4.加快高标准粮仓建设

在粮食主产区、重要粮食物流节点等区域,对存在仓容

缺口的地区,在推动撤库并点、老旧仓房有序退出的前提下,

合理新建一批高标准粮仓。在仓房建筑上,仓型应选用平房

仓和浅圆仓,屋面宜优先采用整体现浇工艺并采用双层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