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为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
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教育
教学工作创新,强化课程育人功能,着力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体现时代要求、彰显文法学院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将知识
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
实效。依据《中共大连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
实施方案》(2019第25号)、《大连民族大学推进“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2021第37号)及职能部门相
关要求,结合文法学院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
要思想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主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推进文法学院课
程思政建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
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促进学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发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聚焦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
位育人大格局,优化“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努力培养具有民族
团结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1
加强师德培育,优化教师文化,推动学院教师进一步强化育
人意识,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调动全体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
积极性,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引导老师自觉将思想政
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各教学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
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以核心课程为
主干、以专业选修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为辐射的课程思政体系。
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工作,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提高教师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关系的正确认
识,增强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
性,打造一支有觉悟、有意愿、有能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
队伍,培育一批学生真心喜欢、毕生难忘、终生受益的课程思政
示范课,开发一批具有学校学院特点、浸润思政元素的系列特色
课程,选树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
队,设立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性、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
究项目,提炼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和特色做
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终
实现所有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厚植教师政治责任,自觉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社会主
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加强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
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引导全体教师加强
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和
育人环节的教学能力。
(三)注重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应用,促进课程内涵建设和技术提升
的深度融合,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合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采取分类指导
根据各类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特点,明确各类课程思政的
改革思路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发挥各类各
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建设措施
(一)加强教师政治引领
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思政建设
工作,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充分利用教师岗前培训、
在岗专题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等手段,强化教师育德意识和能
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整合资源,
跨院共建,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主渠道作用,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开展马
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引领指导,实现学院各学科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