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噪声提醒器——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
课程面向小学五年级,该龄段的学生具备文字阅读能力、事物分析能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高。
2.基础知识
已有知识:认识编程工具中的“常用模块库”,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基本概念及作用。
已有技能:学生已经掌握了进入编程环境的方法,会简单说出编程工具中的各个区域的名称及作用,会载入学习素材,能利用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能掌握对编写的程序进行运行与调试。
3.心理特点
差异分析:少数学生在校外进行过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这部分同学对于模块库的使用更加熟练,大部分学生为算法初学者,对于模块库的熟悉程度一般,需要老师引导。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核心素养发展,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根据具体需求分析问题,能从中辨析出算法的三个基本流程(输入-计算-输出),设计算法。(重点)(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2.了解分支结构基本概念及作用。能运用分支结构流程图分析噪声提醒器程序的执行过程,体会运用流程图梳理程序带来的便捷。(信息意识、计算思维)(重点、难点)
3.,能编写并调试程序,实现“噪声提醒器”功能,初步形成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重点)
4.在噪声控制的应用实践中,树立从自身做起减少噪声,关爱他人的意识。(难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策略】
1.由学生身边熟识的噪声提醒这一真实问题,作为贯穿引领整个教学的关键问题,带领学生开展了问题导向的学习。
2.在内容处理上,先真实情景问题分析,进行功能分析;然后头脑风暴如何实现功能,探究程序关键性问题,确定合适的判断条件,设计算法,用流程图梳理程序。编程验证实践,互相体验编程效果。实现了做中学,用中学,甚至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学中创。
3.关注了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有效地发展了计算思维。
4.学科融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午休时或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工具和资源】
Scratch软件、学习单
课前:
学生如何打开scratch素材。手机希沃打开。电脑自带计算器的使用。教师机接麦克风与音响。编组。学生熟悉声音模块,学会录制声音。提前打开scratch软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功能分析——初识噪声提醒器
控屏:(第1次)
1.请同学们看这个视频。
2.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谁来说一说?预设1:生:设计一款噪声提醒器等,说:设计一款噪声提醒器,我觉得你们这个主意不错。预设2:没有提到,说:我觉得可以设计一款噪声提醒器,你们觉得可不可行?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
4.师问:设计图书馆噪声提醒器,有哪些功能呢?
师:引导:生:采集声音。贴板书:获取声音,当声音大的时候,贴板书:判断声音是否大。提醒学生。贴板书:提醒学生。这款噪声提醒器的功能包含了算法的三个基本流程贴板书:输入,处理,输出提醒。
5.教师追问:想要实现这三个功能,我们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如何获取声音呢?预设:生答:可以使用麦克风。贴板书:输入:麦克风采集声音。2.声音大,指的是声音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响度多大的时候提醒?贴板书:声音的响度大于多少?这个问题我们等会用实验来确定。3.什么形式提醒?贴板书:输出:文字、声音……。
二、设计实验,确定关键条件
6.教师:那到底声音多大的时候提醒呢?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通过实验来确定。
请同学们注意实验要求:
测试项目:分别是轻轻说话、一般说话的响度值。
小组分工:技术员做测试,记录员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每一项分别测试三遍,最后求平均值。
大家可以利用电脑自带的计算器来求平均值。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你们小组认为当响度值大于_____时,启动提醒。
7.接下来老师演示一遍,请仔细看老师的操作。
1、打开scratch软件,找到“响度测试”文件:
点击绿旗,开始测试。点击访问麦克风,老师刚刚测试的是第一次轻轻说话,此时要记录数值,应该写多少?
师:好的,接下来,开始小组实验。限时,6分钟。
退出控屏:(第1次)
8..师操作:巡视,打开手机希沃拍照(6个小组),注意要竖拍。(实验单,任务单)
控屏:(第2次)
同学们,时间到,请关闭测试程序。123拍手。
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的实验数据和结论。是否科学呢?
生1:科学,资料上显示安静的环境声音强度为30-50之间,
同学们,你们认可他的观点吗?
生2:不认可,我们做的数据在。。。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声音的控制会不一样,那我们今天就取中间值:40为提醒值。
三、算法描述,分支结构学习——重难点突破
也就是说我们的噪声提醒器,当声音响度大于40的时候,启动提醒。
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