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绣丨苏绣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银针游走,丝线起舞,美丽线条的勾画和斑斓颜色的演绎,让一幅幅精巧绝伦的作品在丝绸
上跃然而出,这便是我国历时几千年的刺绣艺术,纳天地自然、集风月雅物于一针一线中,呈现着中国文化和艺术技艺的博大精深,亦静亦雅,极具灵气。
“苏、蜀、粤、湘”四大名绣是中国传统刺绣的突出代表。它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缘由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
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影响尤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苏绣
四大名绣之首
至今已有2025余年的历史,自古便以精细雅洁著称于世,广受人们宠爱。
宋代苏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
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
清末著名刺绣家沈寿首创“仿真绣”,享誉中外,她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传艺,培育了一代人。沈寿代表作有《万年青图》、《仕女图》、《三马图》等。
图注:《丽人行》局部1、2单面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今,苏绣屡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在我国的外交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绣先后有80屡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礼品,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有100多人次赴国外作刺绣表演。2025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注:塞里加夫人单面绣
苏绣进展
依据文献记载,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此处接近太湖,气候温顺,盛产丝绸,妇女素来擅长绣花。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绸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加之苏州地处江南的腹地,曾经是中国艺术文化的中心,擅长舞文弄墨的才子,为刺绣创作了众多的题材,再通过技艺精湛的绣娘穿针引线,呈现出精巧刺绣作品的同时,传统的刺绣技艺也就这样被世代承袭。
在漫长的进展中,苏州刺绣已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刺绣文化内蕴,图案秀丽、构思奇异、绣工细致、针法活泼、颜色清雅的独特风格,让苏绣地方特色浓郁,“精细雅洁”与八字技艺可谓是苏州刺绣的最大特色。
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苏州人王鏊主编的《姑苏志》里面就写道:“精细洁雅,称苏州绣。”八字技艺可概括为“平〔绣面平伏〕、齐
〔针脚整齐〕、细〔绣线纤细〕、密〔排丝严密〕、和〔颜色调和〕、顺〔丝缕畅顺,丝里圆转自如〕、光〔色泽光艳〕、匀〔皮头均匀,线条精细均匀,疏密全都〕”。
苏绣
特色
苏绣留意运针变化,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苏绣作品针法细密,一根丝线往往要劈成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乃至六十四分之一,这道工序被称之为劈丝,有利于绣娘表现细节,例如处理动物的毛发。阅历丰富的绣娘,劈出最细的丝时,丝线直径只有5到8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格外之一,已经轻松到能够飘浮在空中。
图注:《吹箫仕女》局部双面绣
另外,苏绣的线色达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又有十多种,一幅作品所用颜色往往多达一二百种。最为传统的染线方法是从植物中提取染料,再凭借绣娘的阅历对温度、染料进展掌握,从而染出千变万化的颜色。另一种较为与时俱进的染线方式则是使用现代技术,通过完全量化的染料配比,以及准确的温度与实践的掌握,制造出更加丰富自然的颜色。通过染线,苏绣的创作在颜色运用上将会更加地得心应手。出于这种对精细的高要求,常常一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娘工作3个多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多,大幅的要绣两三年以上,而且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图注:《唐代供给菩萨》局部单面绣
其次,苏绣文化的内蕴还表达在另外一个方面:追求刺绣内容的文化内涵,不断积存表意内容并使之成为文化符号。例如古代使用刺绣都有着身份的区分,仅作为服装这一层,皇帝可以用黄色,可以绣龙凤图案,而别人则不行以;再者由于处于太湖流域的美丽自然条件和唐宋以来高度兴旺的经济,苏州人养成了精巧、雅致、安静、淡泊的思想习惯,这种特别的文化追求,影响了刺绣,影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这正是栩栩如生的苏绣为我们带来的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