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有限公司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背景与起因
主要列强势力
瓜分狂潮的高潮
影响与后果
中国人民的抗争
历史意义与教训
06
背景与起因
01
清朝晚期的衰落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驻军权,多次军事干预清朝内政,削弱了清朝的主权和军事力量。
列强的军事压力
03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内战导致大量人口伤亡和社会资源的破坏。
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0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支付巨额赔款,导致国库空虚,经济陷入困境。
鸦片战争后的经济困境
01
列强的侵略扩张
工业革命后,列强国家军事技术迅速发展,增强了其对外扩张的能力和野心。
01
工业革命与军事技术
19世纪的殖民主义思潮推动列强国家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控制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02
殖民主义思潮
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和割让领土,为瓜分中国铺平道路。
03
不平等条约体系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01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口通商。
02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商埠,扩大外国特权。
03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南京条约的签订
天津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主要列强势力
02
英国的势力范围
01
香港的租借与治理
1842年《南京条约》后,英国租借香港岛,后扩展至九龙和新界,建立殖民统治。
03
上海的租界
上海租界成为英国在华的重要基地,影响深远,促进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02
长江流域的经济特权
英国通过《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长江流域享有通商、航行等经济特权。
04
西藏的影响力
英国与西藏地区进行接触,试图通过贸易和政治手段扩大其在西藏的影响力。
俄国的北进南下
俄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北京条约》,侵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北进至黑龙江流域。
北进政策
01
俄国利用中亚的地理位置优势,向南扩张势力,企图控制中国的西北地区,如伊犁地区。
南下战略
02
日本的崛起与扩张
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国家的转变,开始对外扩张。
明治维新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击败清朝,迫使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甲午战争
1904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国,确立了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日俄战争
1931年,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借口,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扩张其在亚洲的影响力。
九一八事变
瓜分狂潮的高潮
03
甲午战争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以此为由,进一步加剧了对中国的瓜分。
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01
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变革。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
02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朝的统治权威受到严重打击,加速了其内部的瓦解和最终的灭亡。
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03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反对外国势力,导致八国联军的军事干预。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割地赔款,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的签订
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
八国联军的组成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
攻占北京
各国租界划分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地区设立多个租界,如旅顺和大连,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日本在东北设立租界
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在青岛设立了租界,加强了在远东的势力。
德国在青岛建立租界
1842年《南京条约》后,英国在上海设立了首个外国租界,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
英国在上海设立租界
影响与后果
04
中国主权的丧失
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如上海公共租界,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司法主权。
租界地的设立
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领土,丧失关税自主权。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列强通过签订条约,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如中东铁路和开平煤矿。
铁路和矿产权益的丧失
民族危机的加深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如香港岛的割让给英国,加剧了民族危机。
领土主权的丧失
列强的侵略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情绪。
民族自尊心的打击
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控制关税,大量资源和财富被外国资本家掠夺,损害了中国的经济自主权。
经济利益的掠夺
激发民族觉醒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