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国美食和常见的烹饪方法,感受中国丰富而特有的饮食文化。
2.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3.发现“火”字旁和“灬”的联系,指导书写“烧、烤”。
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培养热爱家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煎、煮、蒸”和“烤、爆、炖”等字的意思,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2.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能发现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
3.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能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复习旧知
1.首先,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看到这些美食,同学们的口水是不是都要流下来了?是不是跟老师有一样想法:世界那么大,美食那么多,我一定都要去尝尝!
2.我们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中国美食的世界,(生齐读课题《中国美食》)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看看它们都是怎么做出来的。
现在啊,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是不是还记得课本中这些美食的名字。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激发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结合图片,复习导入既检测了学生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
二、再读美食,随文识字
(一)结合图片,了解中国美食的烹饪方法
活动一:识美食,知做法
1.播放美食图片,让学生读出菜名,说出每道菜的食材。
师:这道菜的名字是?做这道菜要用到的材料是?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
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豆腐??蒸饺
炸酱面??蛋炒饭???小米粥(熬)
提示:炸和腐的读音。
2.师:课本上,这些美食一共有7种菜肴,包括3个素菜、4个荤菜。
师:制作原料都是豆类或蔬菜,我们把它们叫作“素菜”。(贴字卡)
所用食材含有肉类,我们把它们叫作“荤菜”。(贴字卡)
不仅有素菜,有荤菜,还有主食。(贴字卡)
这里有蒸饺、炸酱面、蛋炒饭、小米粥4种主食。
你还知道哪些主食呢?(生说,出示图片)
大家知道的可真多,真是一个个小小的美食家!
【设计意图】
课文中的美食名称均是生活中常见的,图文结合,随文识字,熟读生字词语。
学生在认读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分类,有助于他们对美食文化建立类的概念,积累语言。
3.过渡语:
这些美味可口的饭菜是怎样做成的呢?其中的奥妙就在菜名中。请同学们拿出课本,拿起铅笔,一边读词语,一边圈出代表美食烹饪方法的汉字吧。
学生边读,边圈画。
(板贴烹饪方法)
5.师:课文到底告诉了我们几种烹饪方法?(生:10种)
谁来说说?
它们分别是: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提示:小米粥是“熬”出来的。
(在黑板上分类贴磁条字卡)
第一类:拌
第二类:煎煮蒸
第三类:烧烤爆炖炸炒
师: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众多烹饪技法,如炒、爆、熘、炸、烹、煎、贴、烧、焖、炖、蒸等,这些技法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而灿烂的饮食文化。
大家看一看这些美食,猜一猜它的烹饪方法。
播放视频,进一步了解烹饪方法。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蒸和煮”“煎和炸”“爆和炒”烹饪方法的区别。
生:同一种食材可以使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例如:煮鸡蛋、煎鸡蛋、炒鸡蛋……
6.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字,说说你还知道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做这道菜要用到哪种烹饪方式?)
7.自由读,轮流读,齐读。
预设:
生:我知道:红烧鲤鱼、炒凉粉、烤红薯、炸鸡柳、炸丸子、凉拌黄瓜等。
生:我知道:炖排骨、水煮肉片、炒豆芽、烤鱼、蒸馒头、蒸鸡蛋羹等。
生:我知道:煮面条、煎牛排、烤羊肉串、煎牛排等。
生:我知道:红烧肉、煎鸡蛋、炸鸡腿、烤羊腿、炒白菜、煮花生……
生:我知道:炸油条、炖猪蹄、炒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
【设计意图】
运用色彩鲜明的图片直观呈现、课文生字复现,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字义,一举多得。集中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联系生活探寻美食,积累美食名称。
8.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好孩子,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汉字里还藏着什么秘密呢?
预设1:“拌”带提手旁,说明这种烹饪方法和手有关。
预设2:“煎、煮、蒸”都有“灬”。
预设3:“烧、烤、爆、炒、炖、炸”都有“火”。
活动二:查字典,说发现
过渡语:
师:烹饪食物都要用到火,这些汉字中的“灬”跟火有关系吗?
1.请大家拿出学习任务单。上课前,老师让大家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那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回答。
预设1:我发现,灶和焰,两个字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火字旁。
预设2:我发现,烫和煲,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