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轩辕氏)第28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国饮食的发展第29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国饮食的发展初步形成时期夏、商、周蓬勃发展时期秦、汉、隋、唐、宋成熟定型时期元、明、清繁荣创新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第30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出现了专管宫廷膳食的“庖正”夏第31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烹饪理论著作出现朝代:商朝商第32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我国第一位有历史记载的厨师伊尹出现朝代:商朝商第33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驯养了牛、羊、鸡、犬、猪、马等六畜商第34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商出现了青铜器,青铜器比陶器更耐高温、结实,使烹饪炊具更进一步得到发展。第35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6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7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8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周出现了最早的名菜:三羹八珍南北菜系地方特色初步形成孔子和吕不韦是这两种口味的代表出现了食品雕刻第39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周三羹八珍古时人们对和羹、大羹、铡羹的合称。和羹,指调和有五味的费汤;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汤;铡羹,盛于容器中的羹汤。参翅八珍:海参、鱼脆、燕窝、鹿筋、鱼翅、鱼肚、熊掌、蛤士蟆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作象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脑。第40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南北菜系的分界线第41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北菜系代表人物:一部《论语》中“食”和“吃”字,出现了71次之多,孔子不厌其烦的讲授饮食之道,其频率仅次于“礼”,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个人行为,也是礼制精神的实践。第42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摘自《论语》第43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南菜系代表人物:吕不韦吕不韦,战国末期商人,后为秦国丞相,他最有名的是有门客三千余人,并组织门客编写了号称“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相传他爱吃猩唇和象鼻。第44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猩唇并不是猩猩的嘴唇,指麋鹿(四不像)脸部的干制品。但很多学者认为根本就没有这道菜,只是存在于传说中。麋鹿,俗称四不像,长角像鹿,脸像马,身体像驴,蹄子像牛。麋鹿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清末民国初年,麋鹿在我国灭绝,世界范围内也仅英国有为数不多的麋鹿群,新中国成立后,又从英国引进,人工放养,现我国在江苏大丰、北京大兴、湖北有麋鹿保护区。猩唇第45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6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7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象鼻同样的,象鼻根本不是大象的鼻子,而是一种海蚌,和蚌一样长着两片壳,但突出来一根管子,酷似象鼻,故称“象鼻蚌”,又称“象拔蚌”。第48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9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做成菜的象拔蚌第50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做成菜的象拔蚌第51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周食品雕刻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如萝卜,红菜头,红薯,西瓜冬瓜等;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豆腐制品。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第52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蓬勃发展时期
——秦、汉、隋、唐、宋秦汉末期,铁器取代了铜器,广泛使用集市发展,彻夜不打烊特色菜涌现,烹饪工艺发展快饮食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海产品广泛进入市场漆器瓷器出现第53页,共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