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4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SQLServer2019》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3+2/4
适用对象:计算机类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等
考核方式:考试,实验成绩占30%。
6.课外自学要求:每周都要求有2学时的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
7.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上机实践任务及项目开发。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数据库理论够用便可,重要的是掌握数据库领域内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应把培养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比较系统、完整地讲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适当介绍当今数据库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是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操作、SQL语言,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最终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库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数据库程序设计习惯,具备用数据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要求
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能有效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具,掌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
四、教学基本要求和指南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基本要求:理论课时3学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基础理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发展历史;
2.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3.掌握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史、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学好这些内容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可为学生学习数据库操作知识以及进行数据库系统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学习这些内容需要综合应用很多先修课程的知识,如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在学习时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数据库开发。
本章重难点
数据库各发展阶段的数据库独立性问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数据库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的作用。
*教学过程(可选)
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所了解的软件开发等知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学参考内容(可选)
课后习题中的概念等理论问题由学生自行完成,以巩固课堂内容。
第2章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理论课时3学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模型的设计开发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
2.掌握概念模型中的基本概念,学会设计E-R模型;
3.掌握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4.了解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5.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信息的三种世界、概念模型和E-R图的画法、最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这些内容可为学生学习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知识以及进行数据库系统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学好这些内容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从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模型演变,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库设计能力——E-R模型的设计。
学习这些内容需要综合应用很多先修课程的知识,如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等。在学习时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数据库模型的设计问题。
本章重难点
概念模型中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实体间的联系。
E-R模型的设计。
关系模型中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可选)
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所了解的软件开发等知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分步骤讲解E-R模型的设计,为学习完整的数据库设计过程打下基础。
*教学参考内容(可选)
1.讨论主题:请学生列举一些现实世界中实体间的联系,以巩固概念模型中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2.课后习题中的概念等理论问题由学生自行完成,以巩固课堂内容;应用题为必做题,要求学生交作业,由老师进行批改和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库设计能力。
第3章关系数据库系统
基本要求:理论课时5学时,使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操作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掌握关系数据结构中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3.了解关系的集合运算;
*4.学会利用特有的符号设计专门的关系运算表达式;
5.掌握数据依赖中的基本概念;
6.掌握关系模式设计的规范化过程。
本章提要
本章首先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围绕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展开,利用集合、代数等抽象的数学知识,深刻而透彻地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