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标准(原始).docx
文件大小:35.33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8.55千字
文档摘要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G230416403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高职商务英语

开设时间:第4学期

总学时数:32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性质

《电子商务基础》是为商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电子商务各领域研究、应用和发展的概貌与最新动态,认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技术、工程、管理、商业和社会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整体、粗略、动态、开放和可持续拓展的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知识体系的框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能力的构建、乃至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基础。

(三)设计思路

1.理论教学设计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是对电子商务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总体性的介绍。整个课程分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电子支付,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店铺运营实训十六个模块,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根据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开发本课程。贯彻“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强化职业素养”的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顺利胜任未来的岗位。

2.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自主创业为主线,围绕自主创业介绍电子商务相关基础知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学。

(1)感性认知:通过在校内实训室进行认识实践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一个感性认识。

(2)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通过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过程,“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行”为学生讲授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采用“教、学、做”一体模式组织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根据电子商务的工作过程和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设计组织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根据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将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思路,改革为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复合型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方式和业务运作模式,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功能、分类和特点,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从事网络推广、网络店铺经营等具体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规范和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商务知识及经、管、法等相关学科知识。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从事电子商务的职业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业务上的拓展能力,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能成为既会外语又懂专业的应用复合型商务人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活动设计

学习场景

学时建议

1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的含义及特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的分类;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电子商务的含义及特征;电子商务的分类

教学难点:电子商务的分类

了解电子商务的含义及特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掌握并熟悉电子商务的各种分类方式;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和数据;能够进行网上购物实践。

建议了解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含义及特征;电子商务的分类等。

提高学生从事电子商务的职业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业务上的拓展能力。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窗体设计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情景模拟:根据课文材料中的不同的情景进行讨论分析和情景模拟,并通过模拟真实的商务情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商务技能。

3.角色互换:让学生提前搜集准备相关课程材料,课上分享,并组织讨论方式。

4.现场操作: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学习引导材料,提出学习问题,准备好教学实训资料,按计划实施教学,并及时回答学生学习、实训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5.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