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历史专题考点: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pdf
文件大小:354.4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1.33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中历史专题考点: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江南地区得以开发;隋唐时

期,封建经济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商业贸易活跃。

一、魏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封建经济发展

(1)农业:三国时期马钧革新翻车;庄园经济发展。

(2)手工业:南朝时,制成匣钵;采取灌钢法。

2.江南开发:北方战乱,人口南下,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民

族交融和江南经济发展。

3.医疗与公共卫生

(1)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2)发明人痘接种防治天花。

4.交通:国家分裂,丝绸之路受阻。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农业、手工业发展

(1)农业: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灌溉工具出现筒车。秦汉到隋唐时期,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2)手工业:定窑始建于唐朝;唐宋时期,工匠制造出支钉。

2.经济制度

(1)隋朝征收租调役。唐初实行租庸调制。

(2)780年,改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3.商路贸易

(1)货币:开元通宝。

(2)信贷: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

(3)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4)丝绸之路:唐中期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5)交通:隋朝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6)城市:隋朝兴建洛阳城。唐都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4.医疗与公共卫生

(1)唐朝孙思邈著《千金方》。

(2)《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考点探究】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由于士族政治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

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

地位

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

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南北经济差距缩小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两税法改革出现的新变化及影响

(1)新变化

(2)影响

①简化了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②扩大了收税对象,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③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