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
文件大小:383.2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3.91千字
文档摘要

牡丹江二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B.“炎黄”本是同一部落

C.华夏族主体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D.从古至今就是这么流传的

2.《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3.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下()

A.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4.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右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 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 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5.下面是某学生历史笔记内容,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实现统一,定都咸阳

◆设置郡县,统一文字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明朝

6.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

A.集权行政体制建立

B.“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

9.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先秦诸子中……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先秦诸子学说对政治的依附 B.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0.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A.民本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 B.人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关注

C.儒家道统思想被普遍接受 D.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

1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B.仁者爱人,要理解和体贴他人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12.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此可知,秦朝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确立皇帝制度 B.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C.秦朝实行暴政政策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3.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时的青铜器之一,内底铸铭文12行122个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通过何尊铭文我们可以了解()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私有制的起源 C.西周初年的状况 D.战国诸侯纷争

14.西汉稳固边疆、开拓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是

A.实行盐铁官营 B.设西域都护府 C.推行察举制度 D.尊崇儒家思想

15.《哈佛中国史》写道:“汉武帝时期的另外一位大作家是司马相如,他发展出一种诗歌般的语言……它利用幻化多变的辞藻来描述……华丽的辞藻和狂想……”,这种“语言”是指

A.诗经 B.楚辞 C.赋 D.乐府诗

16.汉至清中叶,都采用《九章算术》作为教科书,祖冲之、贾宪、杨辉等数学大家都受到了《九章算术》的启迪,他们的著作大都是采取《九章算术》应用问题集的形式,展示各自的创造成果。这主要是因为《九章算术》()

A.贯穿儒家主流学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