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瓶培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农业生物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摇瓶培养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场景,如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过程中的作用。
熟练掌握摇瓶培养技术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摇床、培养瓶、接种环等的名称、结构特点和功能,以及摇瓶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方法。
清晰理解摇瓶培养的操作流程,从准备工作、接种操作到培养过程的监控与记录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摇瓶培养的整个流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下的接种、摇床参数的设置与调整,以及培养过程中对微生物生长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备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培养需求,合理选择培养条件(如温度、转速、培养时间等)的能力,并能够对培养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效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学生认识到在摇瓶培养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树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对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了解摇瓶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正确处理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摇瓶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深入理解原理是正确操作的基础,掌握完整的操作流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学生需要清楚每一个步骤的作用和顺序。
无菌操作技术在摇瓶培养中的应用。无菌环境是保证微生物纯培养的前提,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环的灭菌、培养瓶的无菌处理等,以防止杂菌污染。
摇瓶培养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不同的微生物对培养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学生要学会根据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温度、转速、培养时间等条件,并能够根据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教学难点
无菌操作技术的规范实施。无菌操作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严谨性,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学生需要克服操作过程中的紧张情绪,熟练、规范地完成每一个无菌操作步骤。
根据微生物生长特性选择和调整培养条件。微生物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微生物的种类、代谢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并能够根据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条件,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在摇瓶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微生物生长缓慢、污染等异常情况,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异常情况进行准确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一段农业生产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视频,视频中呈现摇瓶培养环节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重要作用。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过程,其中摇瓶培养环节看起来非常关键,大家想一想,摇瓶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其他培养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表自己对摇瓶培养作用和特点的初步认识,如可能会提到摇瓶培养可以使微生物更好地生长繁殖,可能与普通培养在环境条件控制上有所不同等。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展示和问题引导,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详细讲解摇瓶培养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动画演示摇瓶在摇床上的运动方式以及微生物在摇瓶中的生长环境变化,解释摇瓶培养如何通过提供充足的氧气、均匀的营养分布和适宜的温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在讲解仪器设备时,教师展示实物和高清图片,介绍摇床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瓶的规格和材质特点,以及接种环、酒精灯等其他辅助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同时,通过播放操作视频,演示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步骤。
对于培养基的配制,教师讲解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配制原则,以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培养基为例,详细介绍配制过程,包括称量、溶解、调节pH值、灭菌等步骤,并强调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最后,教师按照操作流程的顺序,逐步讲解摇瓶培养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