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考试模拟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
A、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较高而酸度更高
B、酸度较高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较头期低
C、酸度较低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低
D、酸度较高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更高
正确答案:B
2.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脾和肝
B、胸腺和肾
C、肾和淋巴结
D、肾和肝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脾和肝。脾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衰老或异常的红细胞流经脾时,易被脾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肝也是红细胞破坏的重要场所,肝内的库普弗细胞可吞噬衰老及异常的红细胞。
3.肌肉收缩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从而使静脉血回流
A、减慢
B、加快
C、不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肌肉收缩时会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产生挤压作用,这种挤压能够促使静脉内的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进而使静脉血回流加快。而减慢和不变均不符合肌肉收缩对静脉血回流的影响。
4.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B、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机能
C、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D、近髓肾单位与尿液浓缩和稀释关系重大
E、近髓肾单位数量多于皮质肾单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机能。肾单位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其中皮质肾单位数量多于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与尿液浓缩和稀释关系重大。
5.第一心音发生在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快速充盈期
D、心室收缩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心音发生于心室收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主要是由于房室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以及心室肌收缩、半月瓣开放等因素产生。心房收缩期主要产生第四心音;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充盈期一般不产生明显的心音特征与之对应。
6.促进胰液分泌的因素不包括
A、迷走神经兴奋
B、缩胆囊素
C、交感神经兴奋
D、促胰液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交感神经兴奋一般不会促进胰液分泌,它主要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等。迷走神经兴奋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或通过促进胃泌素释放间接促进胰液分泌;促胰液素可刺激胰腺导管细胞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缩胆囊素能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多种消化酶。
7.动物实验中,在家兔气管插管的侧管上接一20cm的长管,通过长管呼吸,此时呼吸活动改变的原因是
A、通气/血流比值增大
B、肺顺应性增加
C、胸廓顺应性增加
D、气道阻力增加
E、血液中O2含量增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气管插管侧管接长管后,气道阻力增加。气道阻力增加会导致呼吸肌做功增加,从而引起呼吸活动改变。通气/血流比值增大主要与肺换气有关,与接长管导致的呼吸活动改变关系不大;肺顺应性和胸廓顺应性主要影响肺的扩张和收缩能力,与接长管后呼吸改变机制不符;接长管主要影响气道阻力,而非血液中O?含量增加。
8.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
A、形成凝血酶
B、形成纤维蛋白
C、肥大细胞释放肝素
D、血小板释放尿激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形成血栓。A选项形成凝血酶是凝血过程的第二阶段;C选项肥大细胞释放肝素主要起抗凝作用;D选项血小板释放尿激酶与凝血过程无关。
9.与组织液生成无关的因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组织液静水压
D、毛细血管血压
E、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细胞内外水平衡,与组织液生成无关。而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均参与组织液生成的调节。
10.循环血量减少,反射性引起ADH释放增加的感受器是
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C、左心房和腔静脉处容量感受器
D、延髓化学感受器
E、外周化学感受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循环血量减少时,左心房和腔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至下丘脑的冲动减少,对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ADH)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反射性地引起ADH释放增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主要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主要感受血浆渗透压变化;延髓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血液中化学物质变化;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动脉血中O?、CO?及H?浓度变化,均与循环血量减少时ADH释放增加无关。
1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B、阈电位
C、阈强度
D、时值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阈强度是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与组织兴奋性成反比,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