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三基题库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患者男,4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进食10~20分钟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出汗,腹泻等。应考虑并发为
A、消化道出血
B、吻合口梗阻
C、吻合口炎症
D、低钾血症
E、倾倒综合征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倾倒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胃排空过快,餐后出现胃肠道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的一组症候群。早期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内,患者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无力、面色苍白等短暂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并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该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进食10-20分钟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符合倾倒综合征的表现。吻合口炎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等;吻合口梗阻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食物,不含胆汁等;低钾血症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均与该患者症状不符。
2.肺结核化学治疗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早期使用抗结核药
B、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
C、间断使用抗结核药
D、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
E、坚持完成规定疗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肺结核化学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早期使用抗结核药可提高疗效并降低传染性,故A正确;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可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故B正确;应规律用药而非间断使用抗结核药,故C错误;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故D正确;坚持完成规定疗程以确保彻底治愈,故E正确。
3.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使用
A、疫苗或菌苗
B、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C、丙种球蛋白
D、药物预防
E、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疫苗或菌苗是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疫苗或菌苗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有效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感染,相比其他免疫措施如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疫苗或菌苗能更广泛、更持久地发挥保护作用,药物预防一般只是辅助手段,所以疫苗或菌苗是最重要的免疫措施。
4.肺炎链球菌肺炎在一段时间内痰呈()。
A、粉红色
B、黄色
C、黑色
D、绿色
E、铁锈色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咳痰典型表现为铁锈色痰,这是由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肺部炎症,红细胞渗出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沉积在痰液中所致。黑色痰常见于长期大量吸烟等情况;黄色痰多见于细菌感染等;粉红色泡沫痰主要见于急性肺水肿;绿色痰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有关。
5.支气管语音可见于
A、肺气肿
B、阻塞性肺不张
C、肺炎链球菌肺炎
D、气胸
E、支气管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支气管语音为触觉语颤增强的表现之一,常见于肺组织实变,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等。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气胸时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支气管炎一般无支气管语音。
6.抢救溺水病人的第一步是()
A、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B、胸外心脏按压
C、倒出呼吸道内及胃内的积水
D、迅速清除口鼻内泥沙污泥
E、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首先要迅速清除口鼻内泥沙污泥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抢救溺水病人的第一步。如果不先清除这些堵塞物,后续的呼吸支持等操作都无法有效进行。倒出呼吸道内及胃内的积水一般在清除异物之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是在确保呼吸道通畅后的进一步急救措施;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后续治疗环节,不是抢救的第一步。
7.一般在服毒后几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A、4~6小时
B、24小时内
C、8小时内
D、12小时内
E、48小时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般在服毒后4~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服毒后4~6小时内毒物大多还停留在胃内,此时洗胃能最大程度清除胃内毒物,减少毒物吸收。超过4~6小时,部分毒物可能已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洗胃效果会明显降低。但即使超过6小时,只要胃内仍可能有残留毒物,仍有洗胃的必要。
8.病人在进行化疗时,白细胞数下降到3×10^9/L以下,首先应()
A、服用利血生
B、少量多次输血
C、暂停化疗
D、加强营养
E、继续化疗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数下降到3×10^9/L以下,提示骨髓抑制较为严重,此时首先应暂停化疗,避免进一步加重骨髓抑制,待白细胞恢复后再考虑是否继续化疗。服用利血生、加强营养对提升白细胞有一定帮助,但不是首要措施。少量多次输血一般在白细胞严重低下且有明显感染等情况时才考虑。所以首先应暂停化疗。
9.高血钾引起心律失常应立即()
A、静脉注射11.2%乳酸钠溶液60mL
B、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60mL
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
D、静脉注射11.2%乳酸钠溶液120ml
E、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00mL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