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康德
2.下列不属于优美特征的是()
A.和谐B.完整C.冲突D.柔和
3.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审美主体B.审美对象C.审美经验D.审美教育
4.中国古代提出“尽善尽美”观点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5.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不包括()
A.艺术创造B.艺术作品C.艺术接受D.艺术批评
6.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7.下列属于审美范畴的是()
A.真B.善C.崇高D.有用
8.最早提出“趣味无可争辩”的是()
A.贺拉斯B.休谟C.博克D.康德
9.美感产生的逻辑起点是()
A.审美需要B.审美理想C.审美态度D.审美经验
10.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
A.娱乐功能B.教育功能C.审美功能D.认识功能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西方美学史上重要美学家的有()
A.柏拉图B.康德C.席勒D.克罗齐E.车尔尼雪夫斯基
2.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包括()
A.感知B.想象C.情感D.理解E.记忆
3.崇高的特征有()
A.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B.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C.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D.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E.和谐统一的静态之美
4.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形象性B.主体性C.审美性D.客观性E.实用性
5.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有()
A.中和B.气韵C.意境D.风骨E.神妙
6.审美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
A.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B.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C.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D.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E.直观性与思维性的统一
7.审美理想的作用有()
A.决定审美对象B.提高审美能力C.审美活动的导向D.审美活动的升华E.调节审美趣味
8.下列属于艺术作品内容的有()
A.题材B.主题C.情节D.人物E.环境
9.审美教育的特点包括()
A.以情感人B.潜移默化C.寓教于乐D.抽象说教E.立竿见影
10.美感的特征有()
A.直觉性B.愉悦性C.超越性D.功利性E.普遍性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与人类无关。()
2.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知觉到的感性形象。()
3.优美与崇高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审美形态。()
4.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的外在表现。()
5.审美活动只追求精神的愉悦,与功利毫无关系。()
6.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艺术技能。()
7.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标准是完全相同的。()
8.美感的产生依赖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
9.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
10.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商业价值。()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审美活动的本质: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是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
2.简述优美的内涵:优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具有和谐、完整、柔和等特征,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舒畅的审美感受,体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3.简述艺术的功能:艺术具有审美功能,能带给人审美享受;有认识功能,帮助人们了解世界;有教育功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还有娱乐功能,使人们获得精神放松。
4.简述审美教育的意义:审美教育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念;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生活品质。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崇高这一审美形态的理解:崇高常表现为雄伟壮阔的景象或伟大的人格。比如,攀登泰山时,其巍峨山势、磅礴气势让人内心震撼,感受到一种超越自身的巨大力量,这就是自然景象带来的崇高感。又如,那些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