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招聘辅导员(1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名师推荐).docx
文件大小:75.77 KB
总页数:5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3.78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招聘辅导员(10人)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下列不应当使用越级行文的是()。

A.某县突发大地震,该县政府直接向省政府汇报情况

B.某市纪委向中纪委举报该省纪委领导班子的违纪行为

C.某镇政府向市政府请示协调其与县政府因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无法自行解决的纠纷

D.某区政府直接向省政府请示该区日常工作经费的财政拨款

【答案】:D

【解析】越级行文是指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或下级行文。一般情况下应按层级逐级行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越级行文。某县突发大地震,这属于特殊的紧急情况,为了迅速传递信息,减少中间环节的时间损耗,及时让省政府了解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该县政府直接向省政府汇报情况是可以越级行文的。某市纪委向中纪委举报该省纪委领导班子的违纪行为,由于涉及到上级纪委领导班子的违纪问题,直接向更高层级的中纪委举报能够保证举报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避免受到可能存在的干扰,这种情况下可以越级行文。某镇政府与县政府因历史遗留问题产生无法自行解决的纠纷,需要更高级别的市政府来协调解决。镇政府和市政府虽然中间隔了县政府,但为了有效解决纠纷,镇政府直接向市政府请示协调是合理的,属于可以越级行文的情况。而某区政府的日常工作经费财政拨款属于常规性的事务,应按照正常的行政层级,先向其直接上级市政府请示,市政府再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区政府直接向省政府请示该区日常工作经费的财政拨款,违反了逐级行文的原则,不应当越级行文。

2、第①处的正确答案是()。

A.报告

B.请示

C.通知

D.议案

【答案】:B

【解析】题目指出要选择第①处的正确答案,提供了四个选项分别为报告、请示、通知和议案,还有一个空的选项E。在进行选择时,需要结合相关的文本内容来判断第①处应该适用的公文文种。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公文;通知是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议案是由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要准确得出答案,需根据题目上下文对第①处的描述来确定最符合该情境的公文文种。

3、消费者主权思想是指()。

A.消费行为应当不受政府干预

B.消费者的满足是经济的终极目标

C.幸福应当以消费者为导向

D.消费者的福利是判断经济效益的标准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对消费者主权思想的理解。消费者主权思想强调在经济活动中消费者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消费行为应当不受政府干预,此说法过于绝对。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会出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等目的对消费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并非完全不干预,所以该表述不能准确体现消费者主权思想的内涵。消费者的满足是经济的终极目标,这符合消费者主权思想。在经济运行体系中,生产、分配、交换等环节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当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经济活动才具有实际意义,所以经济活动应以消费者的满足为终极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消费者主权思想的重要体现。幸福应当以消费者为导向,幸福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包含了物质、精神、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不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虽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受,但将幸福完全以消费者为导向过于片面,不能准确涵盖消费者主权思想的关键内容。消费者的福利是判断经济效益的标准,经济效益的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投入产出比、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速度等多个方面。消费者福利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所以该表述也未能完整准确地体现消费者主权思想。综上,答案是消费者的满足是经济的终极目标。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审批机关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应在()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A.10

B.15

C.7

D.30

【答案】:D

【解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审批机关在办理审批手续时,需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定以保障工作效率和申请人权益。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这一时限设置是综合考虑了审批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核实、审核评议、公示等所需的合理时间,以确保审批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5、“昔吾屡谏王,王不听,以及此。若我不死战,王必以我为怼矣。”(出自《东周列国志》)此句中,“怼”的含义是()。

A.批评

B.怒骂

C.驳斥

D.怨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字词含义的理解。要判断“怼”在给定句子中的意思,需结合上下文语境。此句“昔吾屡谏王,王不听,以及此。若我不